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ID:13832675

大小: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_第1页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_第2页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_第3页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_第4页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姓名曾联波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工程领域名称:地质工程代码:085217是否校外人员兼职√是☑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2018年5月15日填7Ⅰ个人概况姓名曾联波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11民族汉族所在单位(具体到学院、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联系电话89731288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2006行政职务无任职时间无最后学历研究生最后学位博士毕业时间2006.12毕业学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AAPG协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会员II本人近十年科学研究情

2、况汇总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共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一等及以上3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项目或重大横向委托课题共3项近五年科研经费共1270万元,年均254万元7III本人近十年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序号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时间本人单位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人总排名及在本人单位人员中排名1234复杂油气储层裂缝定量识别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工业化

3、应用深部裂缝性油气储层预测与评价新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重大成效复杂裂缝性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裂缝性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与评价预测新技术国家级、二等、2014.12北京市、一等、2013.12中石化联合会、一等、2010.8中国地质十大科技进展、2010.121、1、11、1、11、2、21、1、17IV本人近十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序号]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授权日期1、曾联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预测致密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构造裂缝优势方位及其密度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510860060.5,公告日期2016.4.6,授权时间2017.10.1

4、0。2、曾联波,吕文雅,刘国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水平井裂缝识别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510729546.5,公告日期2016.2.4,授权时间2018.3.26。3、曾联波,祖克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致密低渗透储层裂缝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610476202.2,公告日期2016.11.16,授权时间2018.4.17。7V本人近十年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获得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技成果介绍和社会评价等)名称复杂油气储层裂缝定量识别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完成时间2012年12月进入二十一世纪,裂缝性油气藏对增储上产

5、的贡献日益重要,而定量识别与评价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是保障这类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由于裂缝的存在造成地层各向异性复杂化,使得基于均匀等效介质理论的常规单一技术识别裂缝效果差,满足不了对微小尺度裂缝定量识别的需求。为此,通过地质、测井和地震多学科持续攻关,在揭示非均质储层多尺度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机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地质、测井和地震相结合的裂缝性储层定量识别与评价新技术,工业化应用成效显著。1、揭示了伸展、挤压、走滑和稳定构造区多期次、多尺度、多方位裂缝的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建立了低渗透非均质储层裂缝发育的理论模型,研发了不同方向裂缝的定量识别技术,实现了裂缝的分期和分组识别。2、通过裂缝

6、介质的地震物理模拟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多尺度裂缝的纵、横波各向异性响应特征,研发了叠前和叠后属性相结合的不同尺度裂缝地震识别技术,实现了多尺度裂缝的统一识别和评价。3、研发了地质、地震和测井多学科相结合的裂缝性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技术,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裂缝综合评价大型工业化软件系统开发提供了算法和核心模块。该技术已成为我国裂缝性储层识别与评价的主导技术,为我国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裂缝性储层综合预测和评价技术已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23个油田及海外推广应用,应用油田占中石油油田总数的87%,占中石化油田总数的50%。近4年来,该技术在川西、东濮、柴达木等深层油气勘探

7、中应用,指导部署147口井位,油气勘探成功率为72.7%-84.6%,平均提高29%以上,为九龙山、剑阁等11个大中型深层裂缝性油气藏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21.4亿立方米、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628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2126.3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500万吨,工业化应用成效显著。该成果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注:本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