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ID:13876101

大小:208.0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1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2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3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4页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题《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②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过程与方法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和探究,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运用录相资料、调查、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之路的不容易,培养学生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教学过程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导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

2、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过程一、经济特区的创办改革开放发家路,敢创勤劳成富户。新开工厂如春笋,多少穷乡变富镇。城市变化成花园,农村建成生态村。富余劳力做劳工,外出经商成富农。摩托彩电伴音响,生活小康喜洋洋。改革开放日子红,几多家庭乐融融。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4:沿海港口城市[14个]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92:沿海经济开放带三、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目的-优势-意义特区“特”在哪里?特区设立有什么意义?特殊的经济政策特殊的经济管理

3、体制示范、探索与窗口浦东开发的目的:①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浦东开发的优势:①经济和文化基础②地理和交通优势③人才和产业优势④政府的开发政策-13-①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②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小结经过30年的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散你对现阶段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何良策?(提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板书设计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海南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4:沿

4、海港口城市[14个]—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92:沿海经济开放带三、浦东的开发与开放:1990后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关系是什么?【知识表解】经济特区创办设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②1988年,设立海南省经济特区影响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④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目的:加快利

5、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1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①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②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改革,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内地开发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城市的开放中划出一定区域,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时间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目的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带动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

6、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新飞跃意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

7、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4、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二、过程与方法:-13-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

8、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B重点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