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

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

ID:13878755

大小:3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2.2010年11月11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开始执行我国第刀次科考任务。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事业,一直以来,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关注。我国重视南极科考晟因为A实践的主体、手段都是客观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获得科学的理性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

2、》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3、)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8.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具有客观性④真理是永恒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主要强调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

4、的目的C.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0.农村生活变殷实带动了中国农村春联内容的变迁,以一些“俗气”词汇传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春联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洋溢着对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祝愿的春联。如“惠农政策好处多,家庭和谐幸福长”等,道出了广大农民感谢国家惠农政策的心声。农村春联的变迁充分说明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动力②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③人的认识要回到实践中进行完善和修正 ④实践是认识的归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解析】本题以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背景材料,考查

5、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①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充分运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

6、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

7、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