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

ID:13880223

大小:5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4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_第1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_第2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_第3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_第4页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辅导班材料三第七章小题(选择或填空)1.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按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不同,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存在形式和地位作用的不同,课程分为显形课程和隐性课程;2.综合课程的表现形式有三种: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广域课程;3.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4.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5.隐性课程的特点

2、主要是影响方式上无意识性、空间的广泛性、内容的全面性。6.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杰克逊在1966年提出的;7.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相互联系、层次递进的部分;8.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9.课程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机构、课程实施与评价等;10.学科标准课程的内容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11.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开展和具体化;17

3、1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14.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简答和论述1.简述课程的作用?★★☆☆☆答: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教学

4、质量的标准;2.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社会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的发展;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3)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特点对课程的影响;5)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3.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3)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交给学生;主要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

5、本原理交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主要缺点: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利于社会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联系;174.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主要优点: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

6、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缺点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遗产;5.论述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答:1)选择化和个性化;课程的结构,不仅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以学科为主的结构形式,而且可以有适合于学生的个别化和处方化的课程结构形式,学习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的需要;2)平衡化;平衡化是指课程的内部各因素之间在量上和质上的平衡。根据教育的最终目的来寻求内容平衡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方面;包括不同层面的,例如不同目标之间的平衡,不同学科之间的

7、平衡;3)综合化;a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科学知识综合化和一体化明显加强;b传统的课程主要是按照科学分化的体系来确定科目和制定课程的;c科学知识的整体化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只有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才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4)管理的多极化;在课程管理上,发挥国家、地方、学校的作用,各自赋予一定的权限。既保证课程的质量,又能增加灵活性和创造性;6.论述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答: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

8、、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论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17答: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有: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具有民主和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