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

ID:13901317

大小:1.57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7-24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_第1页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_第2页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_第3页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_第4页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_第5页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安排一、论文完成时间1、学生应在2008年5月28日(周三)前,将:(1)、毕业设计(论文)初稿;(2)、毕业论文任务书(需有指导教师的签名和学生本人的签名,在校外实习的需同时有校外指导教师的签字)、分阶段进度安排;交指导教师。学生提交给指导教师的论文初稿在格式上应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执行(见附件),论文请按照“封面、中文摘要(400字)、中文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400字)、英文关键词(3~5个)、中文目录、英文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N章、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的次

2、序进行排列,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安排章节: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介绍系统的总体设计;第三章介绍系统的详细设计;第四章给出系统的实现(运行)结果;第五章为“结束语”。2、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应进行认真的修改,包括论文内容和论文格式,特别是论文格式,应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执行。同时填写:教师分阶段指导记录、论文评语(包括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和指导教师签名,见附件1)。3、学生必须在2008年6月2日(周一)上午11:30前,将论文的正式稿以及开题报告、毕业论文任务书、分阶段进度安排、教师分阶段指导记录、论文评语等(需装订,装订的次序为论文正式

3、稿、开题报告、毕业论文任务书、分阶段进度安排、教师分阶段指导记录、论文评语,见附件,装订方式同硕士学位论文,装订地点在学校图书馆)1份,交学院罗斌老师(实验楼203房间,Tel:2580499)。59一、论文评阅时间学院将安排有关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阅,评阅教师认真填写评阅意见,并给出评阅成绩。评阅教师在2008年6月6日(周五)将评阅意见和评阅成绩上交学院罗斌老师。评阅教师和被评阅的学生论文名单在2008年6月3日(周二)给出。二、论文答辩时间1、小组答辩2008年6月10日(周二)(上午8:00-11:30,下午2:30-5:

4、30)及11日(周三)(上午8:00-11:30),254名参加答辩的学生分为6个小组进行小组答辩,具体名单和答辩地点另行公布。2、学院公开答辩2008年6月12日(周四)(上午8:30-11:30),各小组评优的学生(不超过占总人数的25%)将参加学院组织的公开答辩,具体名单和答辩地点另行公布。3、答辩要求每位学生的论文答辩时间为15分钟,其中10分钟为学生报告时间(包括软件或硬件系统的演示时间),5分钟为答辩小组教师提问时间。59参加答辩的每位同学在答辩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将答辩报告用的PowerPoint和答辩时演示的软件系统

5、预先装到答辩会场的计算机中,有关软件系统安装问题请与各答辩小组的秘书联系。原则上,每位同学都需要演示自己开发的软(硬)件系统。在校外进行实习的同学,如果确实无法将开发的软件带回学校进行演示,可采用截屏、拍照、摄像等方式,将自己所做的工作在答辩过程中展示出来,否则要影响答辩成绩。一、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每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四部分构成:1、导师评定的成绩15%2、评阅教师评定的成绩15%3、软(硬)件系统演示成绩30%4、答辩成绩40%各部分成绩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最后按照以上比例计算出总评成绩,并折算为五级计分(优秀:

6、90-100分;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各小组评定本组成绩时,优秀的比例不得超过本组学生数的25%,并于2008年6月11日(周三)下午2:30前将小组评定成绩上报学院罗斌老师处。软件学院2008年5月5日59本科毕业论文(科研训练、毕业设计)题目:XXXXXXXXXXXXX姓名:XXX学院:软件学院系:专业:软件工程年级:2004级学号:XXX指导教师(校内):XXX职称:XXX指导教师(校外):XXX职称:XXX2008年6月X日59摘要基于模型诊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的诊

7、断技术,它克服了传统诊断技术的一些缺陷,因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在目前已有的诊断系统中,一般都默认其有完备而可靠的模型,这在实际中却常常无法实现,因而造成诊断理论与现实过程的脱节。本文在目前已知的对待诊断设备的可靠描述之外,提出了可加入一部分假设性信息作为对无法完备模型的补充,并且这些假设采用了从规范缺省理论中的规则转化而成的公式形式。这些假设将加入到可以肯定为真的对待诊断设备的已知可靠描述中,形成对设备的新描述,并在新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推断得出诊断结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希望加上可修正的假设后,能缩小最终的诊断结果空间。本文进一步给

8、出了在加入这些假设后诊断系统的相关基本概念,包括含缺省约束的基于模型诊断、最小诊断、部分诊断、中心诊断、蕴含、蕴含式及本原蕴含等等。在此基础上,对于新提出的含缺省约束的基于模型诊断给出了描述诊断空间的不同方法,即分别用最小诊断和中心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