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

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

ID:13946997

大小:8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_第1页
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_第2页
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_第3页
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_第4页
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格式模版(综述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说明:1、全文A4纸双面打印,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2.5cm,行间距1.5倍2、除规定外,其余内容均为宋体,小四3、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3、从论题页开始插入页码,页码居中目录宋体,小四,居中1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21.1咪康唑类抗真菌药物21.2三唑类抗真菌药物22氟康唑(FLUCONAZOLE,HFLU)的抗真菌作用机理33氟康唑(FLUCONAZOLE,HFLU)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44氟康唑(FLUCONAZOLE,HFLU)的临床应用44.1用于治疗念珠菌病44.2用于治疗隐球菌病54.3用于治疗

2、孢子丝菌病54.4用于治疗球孢子菌病54.5用于治疗免疫力低下者并发真菌感染54.6用于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54.7用于治疗皮肤粘膜真菌感染54.8用于治疗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55氟康唑的耐药性研究55.1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现状55.2耐药分子机制研究66氟康唑的不良反应66.1致消化道不良反应66.2致过敏反应76.3致血尿76.4致帕金森综合征76.5致急性药物性肝炎76.6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76.7致关节疼痛76.8致秃发76.9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87氟康唑(Fluconazole,HFlu)衍生物的研究8参

3、考文献10致谢1111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黒体,小二,居中,段前段后1行张三09生物制药技术1班50号指导老师傅文红宋体,小四,居中,段前段后0.5行[摘要]黒体,小四,左起顶格氟康唑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对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显著疗效,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从氟康唑的抗真菌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范围、不良反应及氟康唑衍生物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健词]黒体,小四,左起顶格,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作用机制;衍生物TheNewTrizoleAntifugalDrug:Flu

4、conazoleZhangsanAbstract:黒体,小四,左起顶格Fluconazole,[2-(2,4-difluorophenyl)-1,3-bis(1,2,4-triazol-1-yl)-propan-2-ol,HFlu],asoneofthenewtrizoleantifugaldrug,it’snotablecurativeeffecttodeepfungalinfectionandwidelyusedforextensiveantibacterialwithlittlesideeffect.Thepr

5、ogressinresearchoffluconazolemechanismofaction,pharmacokinetic,clinicalapplicationpatterns,sideeffectsandsynthesisoffluconazolederivativeswasreviewed.Keywords:黒体,小四,左起顶格,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antifungaldrug;fluconazole;mechanismofaction;derivatives氟康唑(Fluconazole,HFlu),商品名

6、大扶康(Difucan),化学名称为:α-(2,4-二氟苯基)-α-(1H-1,2,4-三唑-1-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乙醇,分子式:C13H12F2N6O,分子量:306.28,属三唑类抗真菌药,1980年由美国辉瑞(Pfizer)公司研制合成,1992年国内开始生产并用于临床,系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特异臭,味苦,易溶于甲醇、乙醇,微溶于二氯甲烷、水或醋酸,在乙醚中不溶。熔点:137-141℃[1]。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谱抗菌素的大量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抗肿瘤药的广泛应

7、用,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及艾滋病的传播等使得深部真菌病及其死亡率明显增加。氟康唑(Fluconazole,HFlu)通过竞争性抑制真菌中麦角甾醇的合成而抑制或杀灭真菌,对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及新型隐球菌有显著疗效11,是目前用于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重要抗真菌药之一。该药从1988年上市以来,因其易溶于水,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抗真菌谱广及肝肾毒性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本文从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氟康唑抗真菌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耐药性、不良反应及氟康唑衍生

8、物合成等方面进行综述。1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黒体,小四,左起顶格编号用新罗马字体,后空一格,再写标题真菌可引起皮肤、粘膜、皮下组织和内脏的感染,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开发了第一个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60年代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上市药物显著增加,迄今约有80多种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依据化学结构及来源等可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