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

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

ID:1402517

大小:7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1

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_第1页
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_第2页
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_第3页
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_第4页
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熟农业委员会文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常熟市农业委员会文件常农委〔2014〕36号常熟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做好全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工作的通知各镇(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为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进一步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技术质量和效率,根据《2014年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方案》(苏农机科〔2014〕1号)文件精神,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常熟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加强技术集成与示范,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充分发挥稻麦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和增产增收等方面的作用。附件:1.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行)2.稻秸秆机械化

2、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行)(此页无正文)-9-常熟市农业委员会2014年4月4日附件1:-9-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行)在总结近年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后茬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一、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特点1.秸秆生成量大,动力消耗增加。高性能收割机使用秸秆切碎装置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消耗动力增加,作业效率降低。秸秆还田机作业功耗也会增加,相应增加作业成本。2.作业茬口紧,工作任务重。麦收后茬种植作物品种以水稻为主,夏收夏种作业时间短、作业茬口紧、作业量大,机手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

3、作业质量难以保证。3.作业标准高,实施难度加大。随着水稻机插秧面积的扩大,埋茬要求增高,秸秆的抛撒均匀度和切碎长度要求增加。秸秆与土壤的不均匀混合会导致田间秸秆架空现象,影响秧苗根系发展。二、技术方案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应按照《秸秆还田机械操作规程》、《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旱地作业质量》等六项省级地方标准作业,结合机具配置情况、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特点及后茬作物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秸秆还田技术路线,科学制定适合本市麦秸秆还田的作业技术措施。以下以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应用为例拟定技术方案。1.旱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9-(1)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

4、麦秸秆切碎匀抛(部分应人工挑匀)→施基肥(增施氮肥)→秸秆还田机旱作灭茬还田→放水泡田→平田整地→水稻机插秧。(2)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cm,秸秆切碎≤10cm,并均匀抛撒于田间,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15cm。(3)机具配备:联合收割机加装相应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一般采用55马力以上拖拉机(推荐75马力以上),匹配相应幅宽的秸秆还田机械;秸秆还田采用埋茬耕整机、旋耕机。2.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1)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部分应人工挑匀)→施基肥(增施氮肥)→放水泡田→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水稻机插秧。(2)作业要求:联合收

5、割机收割留茬≤15cm,秸秆切碎≤10cm,均匀抛撒于田里,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15cm。(3)机具配备:联合收割机加装相应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一般采用55以上马力以上拖拉机(推荐75马力以上),匹配相应幅宽的秸秆还田机械;秸秆还田采用水田埋茬耕整机。3.犁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1)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部分应人工挑匀)→施基肥(增施氮肥)→耕翻→放水泡田→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水稻机插秧。-9-(2)作业要求:收割前茬作物的收获机要求配备秸秆切碎、匀抛装置,秸秆长度≤15cm;联合收割机收获时,留茬高度≤20cm;犁耕深度≥22cm,耕

6、深稳定性≥85%,碎土率≥80%,覆盖率≥80%。(3)机具配备:联合收割机加装相应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根据铧犁数量和土壤情况配备相应的动力,一般采用70马力以上四轮驱动拖拉机;耕翻推荐采用犁旋一体复式机;秸秆还田采用水田埋茬耕整机。三、其它技术要点(1)在常规施用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公斤为宜,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4:2:4施肥。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2)水稻移

7、栽活棵后,及时脱水露田2~3天,以便土壤气体交换和释放有害气体,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此后应进行浅水勤灌,薄水、活水快促分蘖,尽快够苗。-9-(3)上水泡田要严格控制水层,泡田时间1~2天,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埋土效果,耕整平整度差;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时埋茬效果差,作业负荷大,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4)耙平后在不影响水稻种植季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泥土沉实,以防止机插时飘秧、倒秧和栽插过深,影响分蘖和产量。总的原则是秸秆还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