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

ID:14033999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_第1页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_第2页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_第3页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_第4页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再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课业负担减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07-02  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启动了“减负万里行”活动,北京、浙江、吉林等地也再次打响了“减负”攻坚战。北京市教委还专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出台了八条具体的减负措施(以下简称“京八条”)。接着,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试图通过这些减负措施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然而,从现实情况看,

2、减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象  (一)课程门数多,作业量大  经不完全统计,中小学的课程门数以及每天执行的课程门数对学生来说,负担都不轻(见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来说,每天的作业量和学习时间可想而知。  (二)学习时间长,自由支配时间少  按照8点钟早晨上课时间计算,学生最迟不会超过7点起床;小学生晚上最早一般不会早于9点半休息,初中生则不会早于10点半,高中生更不会早于11点休息,几乎与成年人同步。期间,学生的主要任

3、务就是上课、做作业,参加补课、兴趣班等。根据对中等水平的小学、初中、高中生的调研,有以下数据:  不同阶段学生的作息时间抽样调查表(中午的学习时间未列入统计)  (以上年级学生所属的学校均为城市学校,在当地属中上水平;访谈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也属于中上水平)  (三)外在压力不断加大,学生不堪重负  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压力不断加大。家长“望子成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全面提升学业成绩和各方面能力;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自己“争光”,不输给别的班级,不断加

4、大作业量,提出“补课”要求。家长和老师的“过分”要求和过高期望都给学生以巨大的压力,迫使学生占用课余时间来学习。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多重。除了应付课业之外,学生个人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能够由自由支配。  当然,不同学校的学生承受的压力、负担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社会评价等级越高的传统优质学校的学生,压力越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越大。  二、对当前减负措施的再思考  (一)减负等同于“控制”  实际上,北京市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京教基

5、〔2008〕16号)。此次的“京八条”对减负的关键环节和指标,如课程、作业、考试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量化和细化。但是,在这些“严格”“控制”之后,依然存在科学性、有效性问题。同时,“京八条”在严格限制外,对学生校外的学习生活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导向。也就是说,“京八条”对学生“6小时”或“8小时”之外的学生管理和学习生活引导方面没有给出建议。  (二)减负等同于“减重”  早在2007年,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颁布局长一号令,要求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书包限制在学生体重的10%。无独有偶,浙江省杭州市拱墅

6、区大关小学向学生免费赠送“三斤半”书包并规定,从当天起,学生要使用这款定制的书包上学和放学,要求师生共同努力,让书包的重量名副其实地保持在三斤半以下。不可否认,现在学生的书包真是越来越重,这样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重(担)。  (三)减负等同于“转移”  有专家认为,“为中小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1]。减负大潮把教师推向了“风口浪尖”。教师挖空心思地研究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还总结了“减负增效”的具体措施[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当然,家长

7、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学生在校的时间受到限制,校外培训机构也受到约束后,家长将承担起更多的管理和指导职责。这对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生和农村家庭来说,更是严峻的挑战。实际上,“减负不能只关注学生,教师们也已经是不堪重负了。”[3]  事实上,多年来的减负效果并不明显。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曾经说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推进,但效果始终不明显。”同时他也认为,“尽管由于社会人才观、用人制度、评价标准等有偏差,抓减负的大背景不具备”,但,“面对学生的呼唤,社

8、会的强烈反映,教育内部应当首先有所作为。”  三、减负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部门应完善教育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对中小学减负至关重要。这里所说的顶层设计主要是指中小学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办学管理。如课程门数不减少,升学、评价体系不改革,那么考试、分数永远都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笔者认为,小学课程设置应当遵循综合化、生活化、个性化以及多样化原则,减少课程门数(如英语,真有必要从一年级开设吗),降低课程难度,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如,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