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

ID:14037309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_第1页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_第2页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_第3页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_第4页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正文】一引论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用法,早就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注意,通常解释为词类活用,即名词在这里临时活用为形容词,所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例如如此青春、十分堂吉柯德等。这一种组合其实并不新鲜,许多所谓的名形兼类词,最早本来就是【正文】    一 引论“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用法,早就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注意,通常解释为“词类活用”,即名词在这里临时活用为形容词,所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例如“如此青春”、“十分堂吉柯德”等。这一种组合其实并不新鲜,许多所谓的名形兼类词,最早本来就是名词,只是由于跟程度副词结合次数多了,甚至于频率超过了名词的

2、一般用法,这才变成兼类词。例如“铁、油、毒、牛”以及“内行、传统、科学、理想、困难”等。近年来,这种“副+名”组合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长,不仅频繁见于文学作品和各种媒体,在口语中也有扩大化的趋势,因而引起不少语法学家的密切关注,并试图从各个角度进行解释。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词性转变论”。从副词的特点出发,认为是副词“很”强制改变了名词的功能和意义,使其临时获得了形容词的功能,比如胡明扬(1992)。(二)“功能游移论”。从名词特殊的交际功能出发,认为名词活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名词的空间属性,而“副+名”现象正是名词的功能游移所致,比如张伯江(1994)。(三)“语义量度论”。从

3、名词的语义是否具有词性转变的基础出发,认为正因为这类名词具有或是临时赋有“量度义”,副词才可促使名词的功能发生转化,比如张谊生(1996),谭景春(1998)。第一种观点是从副词入手,强调的是副词对名词功能改变的外在强制性;第二种观点是从名词出发,强调的是名词自身功能改变的内在因素;只有第三种观点才开始注意到语义特征的量度问题。尽管这三种看法具体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最终都归结为名词的语法功能发生了改变,或者是名词向形容词功能靠拢,或者临时活用为形容词,或者干脆看作名词和形容词的兼类。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研究有了可喜的新突破,这主要表现为对这种语言现象从功能

4、解释转向语义解释。一是从语义特征入手,施春宏(2001)把名词语义特征分为“关涉性语义特征”和“描述性语义特征”两种,并指出“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实际是副词的语义特征与名词的语义特征的组合”。二是从语义指向出发,杨亦鸣(2003)认为副词在语义上可以指向名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语义指向关系是副词修饰名词的基础”。同类研究还有尹琪(2002)、周建云(2003)、宋培杰(2003)等。跟20世纪90年代的三种观点相比,这显然是一个进步。但遗憾的是,这些论文仅仅提出了新的思路,却没能具体解释语义特征以及语义指向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因而说服力不够。本文打算根据语义的双向选择性原则重新解释这一

5、有趣的语言现象。    二 语义特征的唤醒机制我们认为,两个词语能够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关键是看二者是否具有某方面共同的语义特征。换言之,语义特征决定了句法组合的可能性,某个或某些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彼此间相互选择匹配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结构的组合必须遵循“语义一致性”这一基本原则(邵敬敏2001)。形容词通常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大类(朱德熙1956),程度副词能够与性质形容词相互选择,归根结底也是语义特征匹配的结果。性质形容词表示某种抽象的属性,程度上必然存在差异,具有可变的量,因为具有【+属性】这一语义特征,所以实际上隐含着【+程度量】这个语义特征,而程度副词

6、虽然没有【+属性】这一语义特征,但是却具有【+程度量】的语义特征,所以能与性质形容词取得语义吻合点,从而得以相互组合。以“红”为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红,例如“最红”、“很红”、“非常红”、“更红”、“比较红”、“有点红”、“略红”等,所以跟程度副词组合应该没有问题。可见,【+属性】和【+程度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前者决定了后者。我们把这种隐含的语义特征关系称之为“因果性”的语义特征。然而状态形容词却不可以这样组合,其原因就是状态形容词已经表示程度很高,因此“程度量”相对不变,例如“雪白、冰冷、火热、滚烫”,“绿油油、红通通、火辣辣、白皑皑”,既然无所谓程度的变化,当然也就失去

7、了跟程度副词组合的语义基础了。①对于“副+名”组合的解释,我们跟以往分析不同之处在于:这既不能单纯归结于副词,也不只是名词的原因,而是两个相组合词语的语义双向选择的结果。换言之,不仅要考虑两个词语各自的语义特征,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选择关系以及语义指向的途径。英国的语义学家利奇(1981)把语义分为七种,撇开“主题意义”,剩下的六种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性意义和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包括除了理性意义之外的另外五种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所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