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

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

ID:14062625

大小:84.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5

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_第1页
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_第2页
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_第3页
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_第4页
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广东省佛山中考真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早期C.公元前2世纪晚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解析:此题通过所给材料考査学生对历史纪年的换箄能力。据题意要求将具体时间换箄成世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箄是:在100年之内都为一世纪,满1000年在百位数字上加1就是几世纪,据题意,公元前221年即

2、为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公元前纪年是倒看数,数字越小,年代越晚。因此,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2.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A.交通非常发达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名胜古迹众多解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査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据题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綢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共同进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商人特别是阿拉伯商人被誉为“和平的使者”,

3、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答案:B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诸侯同列,批评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夺百姓财富等许多过失。这反映()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B.《史记》的艺术性相当高C.《史记》的体裁多样D.司马迁史德高尚解析:此题通过阅读材料考査学生学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题文材料看,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实录历史,不藏真隐恶,体现的是秉笔直书的高尚师德,所以选顷中D合题意,故选D。答案:D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7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解析:此题考査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

4、系。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战争有和平,民族团结和平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据题文要求体现民族团结的事件,选项中BCD属于对外友好交往不符合题意,A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汉藏民族的友好交往,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他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此题通过李白的诗句考査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内容。据题文材料,李白的诗句反映了西晋时期民族大迁移的史实。其方向是由北向南。中原人迁移到战争较

5、少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据题文要求北人南迁的积极影响,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材料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的史实。据题文材料中一位民族资本家的话说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开工设厂,省却了运费和关

6、税,得到很大便利。根据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工设厂是在《马关条约》之后,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解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通过材料考査辛亥革命的作用,阅读题文材料关键语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

7、意识,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7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A.批判继承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D.完全否定解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査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材料,其中的关键词句是“《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发动了全面攻击……由此可见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