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题(答案版)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

ID:14068235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_第1页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_第2页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_第3页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复习题:一、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1、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一书中明确)指出,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坚决批判的。有人认为后一句话也是正确的,这无疑是错误的。2、正确意识的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思想来自于对

2、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思想同样也是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不过,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3、矛盾就是对立错,矛盾是对立和统一,并不是矛盾就是对立。4、白马非马不对,违背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白马的特殊性,马是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从哲学上讲,是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矛盾的特殊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的其他事情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不是运动和发展,是连续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

3、否定就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是片面的,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即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即肯定有否定。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即克服有保留。7、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对,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对,革命的理论对革命的运动的指导作用9、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10、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错,价值规律能对资源实行配置,是基础配置,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

4、配置,因为市场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失灵的现象。11、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内容决定形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发展根本原因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运动而推动,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最最根源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12、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错,垄断加剧了竞争,垄断虽然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的。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10分

5、,共30分)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其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②意识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具有能动创造性。③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④此外,意识还能影响、调控人体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①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②并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意识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6、2、什么是新生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是指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这是相对旧事物而言的,而旧事物则是正在走向衰亡、逐步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事物。新生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适合于当前特别是未来的发展条件,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二是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生长起来的,是在旧事物“母胎”中孕育成熟的。三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新生事物,通过“扬弃”,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因素,同时又吸收、继承和发展了旧事物中对发展有利的积极因素,并且加进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

7、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3、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答: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l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l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l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4、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社会实践中“跟着感觉走”对吗?为什么?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

8、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