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屈原 楚辞 教案

8 屈原 楚辞 教案

ID:14084480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8 屈原 楚辞 教案_第1页
8 屈原 楚辞 教案_第2页
8 屈原 楚辞 教案_第3页
8 屈原 楚辞 教案_第4页
8 屈原 楚辞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8 屈原 楚辞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屈原《楚辞》教案一、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楚王宗室。他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政治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

2、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让他做三闾大夫。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

3、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通晓诸子百家,对儒、法等家思想都有所吸收。他讲仁义、言民本、颂德政,崇尚尧、舜、禹、汤、文、武等古圣先王,同情和关心百姓疾苦。他追求“法度”、“绳墨”,称道秦穆、齐桓,主张选贤任能,要求变法治国。他一生始终以国家兴亡为念,有着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在政治斗争中,他不屈不挠,坚持追求“美政”理想,代表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屈原的思想和性格 屈原具有

4、崇高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忠君倾向,他站在维护楚国的立场上,主张联合抗秦,但遭到不公正待遇。屈原洁身自爱,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为实现崇高理想而献身。根据屈原的生平和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推知,造成屈原的悲剧,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屈原常常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发生冲突。在内政上,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6,他仰慕儒家美化了的传说中的三代圣君贤臣,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同时他又蔑视那些小人,主张改革内政,这自然会招致许多人与他为敌,如上官大夫、公子子兰等。在外交上,屈原主张联齐抗秦,而楚怀王贪利受骗

5、,顷襄王畏怯妥协,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反过来因为他坚持己见而对他加以惩罚。二是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屈原是一个感情激烈、正直坦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这种性格加上少年得志,使他缺乏在高层权力圈子中巧妙周旋的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在这个圈子里长久立足。还在屈原受到重用的时候,上官大夫轻而易举的使怀王疏远了他,这不能说完全是由于怀王的昏庸无道(否则无法解释起初怀王为何会重用他)。应该说屈原的正直而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的理想主义态度,同当时楚国已经衰乱的政治环境难以协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屈原的悲剧,是他

6、的性格悲剧。在历史上,像这种诗人气质与环境的矛盾,不断的造成人生悲剧,同时也造就了杰出的文学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屈原的作品,《史记》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5篇。《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未列篇名。据王逸《楚辞章句》,有25篇,即《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与《汉书·艺文志》所载篇数相同。现代学者多认为《远游》、《卜居》、《渔父》不是屈原之作,屈原所作23篇。二、《楚辞》的含义、渊源及特点“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

7、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今存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教好的《楚辞》注本有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闻一多、郭沫若等,在楚辞的研究上有很多精辟的见解。《诗经》之后三百余年,中国古典诗歌大抵处于消歇状态,至战国后期,一种“奇文”由楚国挺拔而起,那便

8、是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屈原在深厚的楚文化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