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数”还是“小数”

是“大数”还是“小数”

ID:14115176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是“大数”还是“小数”_第1页
是“大数”还是“小数”_第2页
是“大数”还是“小数”_第3页
是“大数”还是“小数”_第4页
资源描述:

《是“大数”还是“小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单位(全称):寒亭区开元街道寺夹庄小学类别教法学法指导题目是“大数”还是“小数”参评主体王云霞问题的提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这部分内容,学生都知道用减法计算,再继续把问题引申一下,如6比()少3,不少同学只要一看到“少”就用减法列算式,6-3=3这就错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6+3=9;又如6比()多3,有的同学只要一看到“多”便用加法列出算式,6+3=9这又错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6-3=3。像类似的题目,一直到高年级还会出现较复杂的前后两部分的比较,如100千克的比()千克的75℅少4

2、0千克,由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变化多样,表面上看都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一些,有时用加法计算,有时却用减法计算,使学生分析题目时晕头转向,出现这种状态,是因为在分析题目时,没有抓住实质性的问题,没有找到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以求“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一、定大小数以“比”和“多”(少)为分界线,标出“大数”“小数”“差”三部分。例13比5少2小数大数差例2100千克的比120千克的75℅少40千克小数部分大数部分差二、求大小数首先让学生理解以下关系:大数=小数﹢差小数=大数—差①6比()少3,求大数6+3=9②80千克的比一个数的少20千克

3、,求这个数是多少?求大数部分:一个数的=80千克的+20千克求一个数算式:(80×+20)÷说明:(1)此方法运用时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大数比小数多一些,小数比大数少一些,要做到准确无误地区分出大小数。(2)稍复杂的题目,如例2,要引导学生分析是100千克的与120千克的75℅这两大部分在比较,而不是100千克与120千克这两个数量比较。效果这部分知识我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避免了学生只要一看到“少”就用减法列算式,一看到“多”便用加法列算式的盲目做法,这种方法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掌握。只要遇到此类型的题目,学生分析起来,胸有成竹,百发百中

4、,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养成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县市区意见市评审意见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提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这部分内容是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内容,如果只是简单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学生都知道用减法计算,再继续把问题引申一下,如6比()少3,不少同学只要一看到“少”就用减法列算式,6-3=3这就错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6+3=9;又如6比()多3,有的同学只要一看到“多”便用加法列出算式,6+3=9这又错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6-3=3,感觉好像绕口令。像类似的题目,一直到高年级还会出现较复杂的前后两

5、部分的比较,如100千克的比()千克的75℅少40千克,不少同学经常用(100×—40)÷75%这样的算式来解答,而正确的算法应该是(100×+40)÷75%。由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变化多样,表面上看都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一些,有时用加法计算,有时却用减法计算,使学生分析题目时晕头转向,出现这种状态,是因为在分析题目时,没有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其实不管是简单的两数比较,还是复杂的两部分比较,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找到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大小数以“比”和“多”(少)为分界线,标出“大数”“小数”“差”三部分。首先给学生出示一组信息,如:

6、5比4多16比2多49比6多311比8多3_比_多_让学生体会这种格式以“比”和“多”为分界线,前后两数进行比较,继续引导学生自己意识到:“大数”比“小数”多一点的简单规律,也就能确定“大数”“小数”和“差”这三部分。如果遇到高年级较复杂的两部分比较,可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中的缩句,将整个题目简化成“谁比谁多(少)多少”这种结构,从而进一步确定“大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例15比3多2大数小数差例2100千克的比120千克的75℅少40千克小数部分大数部分差一、求大小数首先让学生理解以下关系:大数=小数﹢差小数=大数—差①6比()少3,求大数6+

7、3=9小数大数差②80千克的比一个数的少20千克,求这个数是多少?小数大数差求大数部分:一个数的=80千克的+20千克求一个数算式:(80×+20)÷说明:(1)此方法运用时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大数比小数多一些,小数比大数少一些,要做到准确无误地区分出大小数。(2)稍复杂的题目,如例2,要引导学生分析是100千克的与120千克的75℅这两大部分在比较,而不是100千克与120千克这两个数量比较。取得的效果这部分知识我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彻底根治学生只要一看到“少”就用减法列算式,一看到“多”便用加法列算式的坏毛病,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8、会非常有把握地先确定“大数”、“小数”,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算式,有的学生会用多种方法列出算式,做到一题多解,班里除了个别学生因为计算粗心大意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