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

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

ID:14118827

大小:4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6

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_第1页
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_第2页
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_第3页
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_第4页
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词律 天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词律天文词律?1.词的名称,常用说法:?①曲词(曲子词),孙光宪《北梦琐言》“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西蜀欧阳炯为《花间集》作序:“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二卷。”②乐府(乐章)。苏轼词集《东坡乐府》,杨万里《诚斋乐府》,柳永《乐章集》,洪适《盘洲乐章》。③长短句。秦观《淮南居士长短句》,刘克庄《后村长短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④“诗余”。范仲淹《范文正公诗余》。⑤歌曲。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姜白石《白石道人歌曲》,黄庭坚《山谷琴趣外篇》。还有大曲、别调、遗音、笛谱、渔谱、渔笛谱、渔唱、樵歌、痴语、语业

2、、绮语绩、倚声等。大体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词的来源。b.词的来源?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①源于汉乐府(宋?胡寅和王国)。?②源于唐律诗。配乐、加减字数演化而来(朱熹“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称长短句,今曲子便是)③源于上古歌谣(清?汪森为朱彝尊《词综》作序时持此说)。④源于音乐。为音乐的需要而生(刘尧民《词与音乐》持此说)。词起源较复杂,敦煌出土160多首曲子词,多为民间歌唱,少数几篇是文人写的,其形式有小令、中调和慢词,具备长歌和短歌的各类形式。说明词在民间艺人中广为流传。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词产生于民间

3、,二是词与乐曲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唐代乐曲与诗分家,词由民间转入文人之手,经历了很长时间。最初进行词曲加工的地方是“教坊”,唐代崔钦《教坊记》载278曲,未存词。从曲名可见多来自民间,如“拾麦子”、“摸鱼子”等。唐代诗人有时勉强把绝句入乐,即让歌者在原诗上加“和声”、“虚声”、“泛声”。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加括号的字是为乐曲和拍而添的泛声、虚声,与文意毫无关系。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说:“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某某’、‘何某某’之类,皆

4、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梦溪笔谈?乐律》)词发展阶段---“以词制谱”到“按谱填词”?第一阶段写词无限制,字数不定,没有曲调束缚。敦煌曲子词《菩萨蛮》三、四、八句是“6-7-7”式,后来是“5-5-5”式。?第二阶段,按谱填词,要求很严格,不能随意增减字数。?《词谱》,共计826调,2306体,最少的14字,最多的240字。2.词的体制特点?①词调和词题:词调是写词所依据的乐谱乐调,标上某调,表明用某一段音乐演唱,词调就是这段音乐的名称。如《渔歌子》、《

5、江城子》、《摸鱼儿》、《浪淘沙》、《西江月》、《水调歌头》等,每个词调的特定名称叫词牌。这些词调本来都有乐曲,由于古代记写音乐歌谱的水平低,大多失传,仅存词牌而已。郑樵《通志》总序云: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仲尼编《诗》,为正乐也,以风雅颂之歌,为燕享祭祀之乐。工歌《鹿鸣》之三,笙吹《南陔》之三,歌间《鱼丽》之三,笙间《崇邱》之三,此大合乐之道也。古者丝竹有谱无辞,所以六笙但存其名。……至后汉之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至于晋宝,《鹿鸣》一篇又无传。自《鹿鸣》不传,后世不复闻诗。到隋唐时代产生了一种

6、以工尺谱记乐谱的方法(《辞海》缩印本504页)。工尺谱是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的。上尺工凡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上尺工凡六五乙还有一些节奏板眼记号:、×代表板;O.代表中眼。词牌与词题的关系?词牌最初就是词题。温庭筠《更漏子》四首主要写夜景,其一: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刘师培《论文杂记》中说:唐人之词多缘题生咏:如填《临江仙》之调者,皆咏水仙;填《女冠子》之调者,皆咏道情;填《河渎神》之调者,皆咏祟祠;填《巫山一段云》之调者,皆咏巫峡,以调为题,此固五代之遗法也。

7、词调与词的内容分离后,人们填词则另加词题,或加小序。仍以《更漏子》为例,晏殊有二首:一为《更漏子?佳人》,写女性;二为《更漏子?早春》,写早春景色,与夜景无关。大多标明题旨。如:“别忘”、“春思”、“踏青”、“早行”、“咏梅”、“端午”、“上元”、“怀人”、“留别”等。第四,词调应注意的几点?①词调数量虽然有800多个,但常用的不过一百个,最长见的只有30-50个,可参考《宋词选》,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②词调的来源相当复杂,大致有以下来源:一、沿用古曲调名,如《教坊记》中已有《南歌子》、《浪淘沙》、《兰陵王》等。二、截取法曲、大曲名。唐大曲有《水调》、《霓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