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

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

ID:14148676

大小:674.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26

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_第1页
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_第2页
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_第3页
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_第4页
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压机夹紧机构的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毕业设计-23-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毕业设计1前言1.1水压机的背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液压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就水压机来说,1961年12月,上海江南造船厂成功地建成国内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这台水压机的制造成功,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我国的锻造事业跨进世界先进行列起了重要作用。它主要用于锻造有色金属合金的一般锻件和带孔的复杂锻件,特别是用于锻造航空航天工业需要的特殊加工部件,如飞机大梁、机翼龙骨、长征火箭和巡肮导弹的端环等。它也是锻造万吨巨轮发动机主轴、大型发电机转子轴、大型轧钢机架、炮管及导弹壳等不可缺少的设备。万吨水压机

2、建成后,为国家电力、冶金、化学、机械和国防工业等部门锻造了大批特大型锻件;30多年来,仍在正常运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技术,但自从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以来,液压技术已经发展了两百多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188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首次使用了锻造钢锭用的锻造水压机,由于它与锻

3、锤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发展很快,1893年建造了当时最大的120MN的锻造水压机。    随着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模锻液压机的公称压力不断提高。1934年德国制造了70MN的模锻水压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又制造了一台300MN的模锻水压机。1955年左右,美国先后制造了二台315MN及二台450MN的大型模锻水压机。此外在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也都先后建造过200MN~300MN的各种大型模锻液压机,而在法国安装的由苏联设计与制造的650MN模锻液压机,则是西欧目前最大的一台。    由于液压机在工作中的广泛适应性,它还普遍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板材成形,粉

4、末冶金、管、线型材积压、胶合板压制、打包、人造金刚石、耐火砖压制、电缆包覆、炭极压制成形、轮轴压装、较直等等。各种类型的中小型液压机发展十分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各种工业的发展。1949年以前,我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也根本没有液压机制造工业,只有一些修配用的小型液压机。1949年以后,我国迅速建立了自主的完整工业体系。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和制造汽车、机车、发电设备、轧钢设备、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等产品,这些都促进各种液压机的发展。1957——1962年间,我国已开始自行设计、自行制造各种锻压设备,其中有近30台10000到31500KN的中型锻造水压机及二台120MN到1

5、25MN的大型锻造水压机,同时,也初步建立了一支设计和制造液压机的技术队伍。-23-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毕业设计    我国的液压技术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液压技术的发展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5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1000吨的水压机,这在当时,它对我国锻造工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它成为我国工业战线的佼佼者。    80年代以来,液压机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迅速采用数控(NC)及计算机控制(CNC)技术,以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及提高各运动部分的控制精度。例如中小型锻造液压机在逐步实现液压机及操作机联动的基础

6、上可以采取计算机程序控制,在锻件高度方向的尺寸公差,已可控制在1mm左右,目前,中小型快锻液压机已有取代老式蒸汽—空气自由锻锤的趋势。在中小型模锻液压机方面,采用微机辅助的检测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压力大小来补偿工作台、机架、滑块及模具等环节受载变形带来的误差,从而使滑快停止位置达到很高的精度.在液压板料折弯机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弯曲补偿装置,可经常保持折弯机床身和上横梁之间的平行度,从而保证了3m长的薄板弯曲件沿弯曲线的角度偏差在0.5度。CNC知道弯管机可以存储一千多个程序段,可以知道弯曲不同弧度的管子,送进、夹紧、折弯自动化。可编程微处理机控制的知道矫正液压机,其

7、控制块包括检测、计算和存储,在考虑毛坯原始弯曲程度、材料硬度性能等原始条件下,经过计算机运算,可得出优化的矫正过程。从一种矫正工件换到另一种所需辅助时间仅为几分钟。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随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以便于修正。    2.采用各种先进的快速滑阀或插装阀,减少阀的换向时间,使阀的响应时间减少到10ms以下。    3.采用各种有效的缓冲扎,以减少冲载时的振动及噪声,扩大液压机的应用范围。   4.逐步向柔性加工系统(FMS)发展,即把微电子技术、自动检测反馈、工业机器人和自动仓库结合在一起,将多台不同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随时在屏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