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井历史新证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

ID:14171202

大小:741.6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6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_第1页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_第2页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_第3页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_第4页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火井历史新证3傅汉思(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张学君(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成都610031)摘要半个世纪来,中国火井历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因史料缺略和理解差异而产生了若干争议。新发现的5种火井史料揭示了16—18世纪火井开发和天然气煮盐的实况,证实了汉晋临邛火井到清代自流井气水田之间火井技术的演进过程。当时试图对这一自然奇观作出诠释的中外学者,未能摆脱中国和欧洲传统科学思想的束缚,因此也难以克服理论与实践背离的积弊。关键词火井天然气煮盐四川传统科学思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TE2092A文章编号10002

2、0224(2000)0420383215在中国的食盐生产技术史上,四川井盐有着重要的地位。四川井盐生产的发展又同火井历史息息相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学者开始注意到,古代四川井盐技术的发展中,钻井时发现地下天然气,并开凿火井利用天然气煮盐的史实。中国学者着重探讨了临邛火井、鸿门火井和自流井气水田的认识和开发过程,并对一些有争议的火井史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最近,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四川火井历史的一些新材料,这些材料出自中国古典文献和西方语言历史文献①;迄今为止,除《松窗梦语》外,都未曾在有关重

3、要的中国史学专著、论文中被引用过。本文首先简述中国火井研究的成果和争议,然后将新发现的中文材料公诸于众,并发表我们的看法,目的在于共同讨论中国火井发展的历史,求得共识,更希望听取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的批评意见。收稿日期:2000204206;修回日期:2000207202作者简介:傅汉思(HansUrichVogel),1954年6月15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张学君,1945年生,四川绵阳人,历史学教授,现任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审、副总编,1999—2000年任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客

4、座教授。3本文作者为李约瑟(JosephNeedham)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撰写了第37章盐业(TheSaltIndustry)。傅汉思完成了全部英文文稿,张学君撰写了部分中文手稿并提供了部分中文资料。本文是作者在这一工作中合作完成的。①关于西方语言历史文献,参见VogelHU.ChineseandWesternScientificExplanationsofSichuanBrineandNaturalGasDepositsPriorto1900.in

5、:HashimotoKeizo,CatnerineJami,andLowellSkar(ed.),EastAsianScience:TraditionandBeyond.PapersfromtheSeve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HistoryofScienceinEastAsia,Kyoto,2—7,August1993,Osaka:KansaiUniversityPress,1995,479—487.在此不再重复。384自然科学史研究19卷1半个世纪以来火井研究的成果和争议大量

6、历史文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开采天然气的国家之一1,2。20世纪50年代前后,即有学者对中国火井史料进行探索3—7。70年代到90年代,学者们对中国火井开发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中国火井产生年代、基本史实、前人认识和开发天然气的概况及其相关问题,均作了有益的探讨8—13,除了发现一些新的火井史料外,还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11早期的火井与天然气初步开发谢忠从汉代文献中发现,公元前69—前61年建成的上郡鸿门火井早于蜀郡临邛火井,是人类最早创建的天然气井14。彭久松以扬雄《蜀都赋》和《蜀王本纪

7、》为依据,断定临邛火井开凿的时间至迟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中期,早于鸿门火井;又将《华阳国志·蜀志》中“井有贰水”释读为“井有咸水”,认为该井为“生产天然气为主兼产卤水的气水共见井”;并列举历代有关临邛火井的记载,肯定“临邛火井是一个自汉迄明史不绝书的著名的天然气井群”15。张学君从文献学的角度,考察了临邛火井的历史记载及其相关资料,对彭久松的看法提出全面商榷,认为临邛火井创建年代不在西汉宣帝年间(公元前1世纪中期),而在东汉末至蜀汉间(公元2、3世纪),约晚于鸿门火井两个世纪。临邛火井存在的时间也很短,到西晋时已经“不

8、复燃”。“井有贰水”不能释读为“井有咸水”,似应依从顾祖禹考订,校正为“井有贰,一咸一燥”为妥。临邛火井的数量不多,可能是两口,后世关于临邛火井的记载大多是转述汉晋时期的火井史料16。112四川汉代画像砖井盐生产图像是否反映了井火煮盐实况?50年代,成都地区出土多处汉代砖室墓的绘图方砖,其中有三方为井盐生产图像①。学者们对此图像反映的煮盐生产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