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

ID:14172971

大小:4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6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

2、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冲击,并指出这一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导入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了传

3、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讲授新课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课件展示李贽的有关材料:李贽是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他一生正直清廉,做过一任太守,去任时“俸禄之外,了无长物”,以至于在灾荒之年,两个女儿饿死在福建老家。平日他郁郁寡欢,讨厌与假充圣贤的道学家来往。据说与人接触时,“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问题:李贽是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其“离经叛道”的表现有哪些呢?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哪些?你怎样看待李贽的思想?1.个人经历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家庭影响

4、)。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2.思想主张(1)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①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②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2)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3)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4)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

5、举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材料二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问题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答案材料一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材料二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3.代表作品《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多种著作。4.思想评价(1)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6、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课件展示黄宗羲的简历和下列材料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什么政治思想?除此之外:黄宗羲还有什么政治主张?(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如何

7、解释该思潮?传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简要评述这种经济思想的作用。讨论后,归纳。1.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君民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评价他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与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最著名的思想家。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课件展示顾炎武的简历和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独治之则刑繁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6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

8、将目,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问题结合材料和教材归纳顾炎武有那些主张?你认为什么是“亡国”,什么是“亡天下”?讨论后,归纳:1.思想主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揭露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主张(以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