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ID:14183759

大小:7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26

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_第1页
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_第2页
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_第3页
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_第4页
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宁县发展和改革局会宁县供电公司二零一一年二月目录一、会宁县地区经济及社会概况二、会宁县的电网现状三、会宁县电网存在的突出问题四、会宁县2011年电网建设的必要性26--五、初步设计方案六、工程投资估算会宁县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会宁地区经济及社会概况1.会宁地区基本概况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理位置在北纬35°33′至36°26′、东经104°31′至105°34′26--之间,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

2、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会宁距兰州市155公里、白银市180公里。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南与通渭县毗邻,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与靖远县、平川区相邻。总面积为6439平方公里,2009年底总人口为58.28万人,全县共辖28个乡镇6个社区居委会284个村民委员会29个居民小组2039个村民小组。会宁气候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年(1990—2005)平均温度在5.0°—8.5°之间,年无霜期为136—186天;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会宁县地处

3、西北内陆,地形南部多高大山梁,相对海拔较高,北部为低缓川塬,相对海拔较低。夏季暖湿空气北上困难,冬季干冷空气南下长驱直入。故气候温凉干燥,南北差异较大,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年际变率较大,年内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日照时间长,蒸发强烈,无霜期较短。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干旱、冰雹、冷冻、暴雨、洪水、雷暴、大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较为频繁。尤以大面积、长时间的干旱灾害危害最重。历史上素有“干会宁”之称和“十年九旱”26--之说。近年甚至有演变为"十年十旱"的趋势。其特点是:春迟寒旱多风沙,夏短温和宜禾稼。秋早气干天

4、凉爽,冬长严寒干枝丫。山区川塬差异大,南湿北干有变化。雷、雹、暴、洪、冻易发,干旱之灾甲天下。会宁是省级历史文化古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其红军会师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其“三苦两乐”的教育精神享誉省内外,赢得了“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称誉。会宁县城交通便利。平定高速从县城经过、国道312线、309线横跨县城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公路贯通南北

5、,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2.会宁地区经济概况“十一五”期间,会宁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和西部大开发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充分发挥会师圣地的政治资源优势,西北教育名县的教育人才优势,质优价廉的绿色产品资源优势,近靠兰州的区位优势,坚持“六项县策”(农业稳县、项目强县、产业富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依法治县),实施“六大战略”(项目拉动、产业主导、品牌兴业、开放带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打“红色牌”、“金色牌”、“绿色牌”,建立“26--三区一带两支撑”,强化基础、落实项目、

6、提升产业、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顺利实现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工商经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势头强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税金融运行良好;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8.49亿元,均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达到8.81亿元,第二产业达到8.48亿元,第三产业达到11.2亿

7、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1年的1.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1.69亿元,年均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65元增长到2009年的2351元,年均增长8.1%。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达到283354万元,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达到90555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达到80744万元,增长19.4%;第三产业达到112055万元,增长10.8%。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2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0%、28.5%、39.5%

8、。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866元,比上年增长11.4%。2.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县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5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其中县乡级财政收入达到3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8.1%;积极争取上级转移补助,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