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

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

ID:14193562

大小:40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6

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_第1页
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_第2页
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_第3页
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_第4页
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5.6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期末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04学年第二学期(2005.6) 考试科目: 算法设计与分析 考试类型:(开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阅人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一个算法应该包含如下几条性质,除了A。(A)二义性(B)有限性(C)正确性(D)可终止性2、解决一个问题通常有多种方法。若说一个算法“有效”是指D。(A)这个算法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资源限制内将问题解决(B)这个算法能在人的反应时间内将问题解决(C)这个算法比其他已知算法都更快地

2、将问题解决(D)A和C3、当输入规模为n时,算法增长率最小的是B。(A)5n(B)20log2n(C)2n2(D)3nlog3n4、渐进算法分析是指B。(A)算法在最佳情况、最差情况和平均情况下的代价(B)当规模逐步往极限方向增大时,对算法资源开销“增长率”上的简化分析(C)数据结构所占用的空间(D)在最小输入规模下算法的资源代价5、当上下限表达式相等时,我们使用下列哪种表示法来描述算法代价?C(A)大O表示法(B)大Ω表示法(C)Θ表示法(D)小o表示法6、采用“顺序搜索法”从一个长度为N的随机

3、分布数组中搜寻值为K的元素。以下对顺序搜索法分析正确的是B。17(A)最佳情况、最差情况和平均情况下,顺序搜索法的渐进代价都相同(B)最佳情况的渐进代价要好于最差情况和平均情况的渐进代价(C)最佳情况和平均情况的渐进代价要好于最差情况的渐进代价(D)最佳情况的渐进代价要好于平均情况的渐进代价,而平均情况的渐进代价要好于最差情况的渐进代价7、递归通常用C来实现。(A)有序的线性表(B)队列(C)栈(D)数组8、分治法的设计思想是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规模较小的子问题,分别解决子问题,最后将

4、子问题的解组合起来形成原问题的解。这要求原问题和子问题。C(A)问题规模相同,问题性质相同(B)问题规模相同,问题性质不同(C)问题规模不同,问题性质相同(D)问题规模不同,问题性质不同9、在寻找n个元素中第k小元素问题中,如快速排序算法思想,运用分治算法对n个元素进行划分,如何选择划分基准?下面D答案解释最合理。(A)随机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划分基准(B)取子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划分基准(C)用中位数的中位数方法寻找划分基准(D)以上皆可行。但不同方法,算法复杂度上界可能不同10、对于0-1背包问题

5、和背包问题的解法,下面C答案解释正确。(A)0-1背包问题和背包问题都可用贪心算法求解(B)0-1背包问题可用贪心算法求解,但背包问题则不能用贪心算法求解(C)0-1背包问题不能用贪心算法求解,但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或搜索算法求解,而背包问题则可以用贪心算法求解(D)因为0-1背包问题不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所以不能用贪心算法求解11、关于回溯搜索法的介绍,下面D是不正确描述。(A)回溯法有“通用解题法”之称,它可以系统地搜索一个问题的所有解或任意解(B)回溯法是一种既带系统性又带有跳跃性的搜索算法(C

6、)回溯算法在生成解空间的任一结点时,先判断该结点是否可能包含问题的解,如果肯定不包含,则跳过对该结点为根的子树的搜索,逐层向祖先结点回溯(D)回溯算法需要借助队列这种结构来保存从根结点到当前扩展结点的路径改:树结构17回溯法,又被称为通用解题法,用它可以系统地搜索问题的所有解。回溯法是一个既带有系统性又带有跳跃性的搜索算法。它在问题的解空间中按深度优先策略,从根结点出发搜索解空间树。算法搜索到解空间树的任意结点时,首先判断该结点是否包含问题的解。如果不包含则跳过对以该结点为根的子树的搜索,逐层向其

7、祖先结点回溯;否则进入这棵子树继续按深度优先搜索。如收费公路重建问题。12、关于回溯算法和分支限界法,以下A是不正确描述。(A)回溯法中,每个活结点只有一次机会成为扩展结点(B)分支限界法中,活结点一旦成为扩展结点,就一次性产生其所有儿子结点,在这些儿子结点中,那些导致不可行解或导致非最优解的儿子结点被舍弃,其余儿子加入活结点表中(C)回溯法采用深度优先的结点生成策略(D)分支限界法采用广度优先或最小耗费优先(最大效益优先)的结点生成策略13、优先队列通常用以下B数据结构来实现。(A)栈(B)堆(

8、C)队列(D)二叉查找树14、在分支限界算法中,根据从活结点表中选择下一扩展结点的不同方式可有几种常用分类,以下D描述最为准确(A)采用FIFO队列的队列式分支限界法(B)采用最小值堆的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C)采用最大值堆的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D)以上都常用,针对具体问题可以选择采用其中某种更为合适的方式15、对布线问题,以下C是不正确描述(A)布线问题的解空间是一个图(B)可以对方格阵列四周设置围墙,即增设标记的附加方格的预处理,使得算法简化对边界的判定(C)采用广度优先的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