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ID:14277438

大小:675.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7-27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_第1页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_第2页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_第3页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_第4页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报告要求一、必须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可打印,整个实验报告含封面不超过5页。)二、实验报告当堂完成并上交三、实验报告要求与样式说明首页:实验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年月日班级:座号:两位数字姓名:正文结构:一、实验任务对本次实验的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概述:如了解和掌握电路的那些特性,需要运用何种测量工具进行哪些参数的测量等。二、实验原理根据实验任务,对实验原理进行阐述(参数测量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以明确参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三、实验内容及数据测量、分析与结果1、根据实验任务和实验内容的先后,设计合适的数据表格,供实验时直接填表。2、在每个表的

2、下面紧接着设计好数据分析的内容。3、为实验结果预留一个空白,以便实验数据出来后,直接将结论填上。实验报告正文样例(以实验七为例,部分)一、实验任务本次实验的任务是通过单限电压比较器、施密特电压比较器和窗口电压比较器的实现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应用和具体实现方法。实验以集成运放741为例,借助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对相应电路方案进行验证。(要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进行整理,概括性的描述清楚。)二、实验原理根据集成运放的传输特性曲线可知,运放可以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为使运放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必须引入负反馈;为使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则可引入正反馈或者不引入反馈使之工作在

3、开环状态即可,此时就可将运放用作电压比较器。其输出函数为:uo=f(up-un)

4、当up>un时,uo为正;当up

5、负电压;当小于参考电压时输出为正电压。前者参考电压为0V;后者参考电压可通过电位器调节。实验测试验证方法:调节信号源使其频率为500Hz,幅度为2V,将信号接至ui端,利用双通道分别测量输入与输出,观察并记录波形。输入波形输出波形实验分析与结果:。其余部分不再一一给出。总之,实验报告是经过学习与加工后的作品,而绝不是拷贝实验指导书。希望能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学会学习”的能力。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这个学习过程,单纯的追求结果往往会令你回首时后悔。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

6、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

7、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图1-1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1、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1)、寻找扫描光迹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若示波器

8、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

9、波器屏幕上。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测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