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ID:14282389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7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1页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2页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3页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4页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一、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型。(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台风(2)形成:广阔的洋面→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台风形成后会移出源地,经历发展、减弱、消亡的演变过程(3)分布:季节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7-11月(北半球的夏秋季)最为频繁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

2、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2.干旱:(1)概念: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2)形成:核心原因:降水量少(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气候异变)(旱灾(缺水)原因: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植被覆盖率、某些人为因素…)(3)分布:季节分布:视各地区具体特征而定空间分布: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偏多,如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尤其以非洲的旱灾最为严重3.寒潮:(1)概念: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气

3、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一日内最低温在5℃以下)(2)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3)分布:季节分布:深秋-冬季-初春空间分布:主要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4.洪涝:洪水、涝渍(1)概念: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二)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岩层断裂或错位,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构造地震)(2)形成:板块边界处(

4、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壳不稳定,易形成火山、地震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地面正对震源的点等震线: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7震中距:地面上的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级:(里克特-“里氏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3级以下:微震3-5级:有感地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会造成重大损失)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上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同一次地震中只能有一个地震,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

5、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3)分布: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滑坡、泥石流:(1)概念:滑坡: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3)分布: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岩体破碎区、地势起伏大区、植被覆盖差的地区、降水丰富(季节集中)区…)(三)海洋灾害1.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形成

6、:由于强烈大风扰动而成2.除风暴潮之外,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也都属于海洋灾害。(四)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由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或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导致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而形成1.病害:(1)形成:与作物所处环境有关:过度潮湿→小麦锈病、稻瘟病干旱→小麦白粉病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外来病原体入侵(2)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2.虫害和鼠害(1)形成: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2)危害:害鼠啃食

7、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鼠害的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引起虫害和鼠害的有害生物具有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1.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宽数百千米(2)环球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7全球水旱灾害、风暴潮灾害、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全球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8、2.自然灾害地域分异表现: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地震:台湾、华北、西北、西南滑坡、泥石流:西南低温冷害:东北台风:东南沿海二、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6大灾害带三、我国的自然灾害(一)、旱灾:1.我国旱灾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2.我国旱灾分布:Ø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均不同程度受旱灾威胁Ø干旱区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