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ID:1430010

大小:4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1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_第1页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_第2页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_第3页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_第4页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容提要]: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关键词]:产业发展;城市化;动力;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城市学家等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历史或现实方面的原因,尚有书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对城市化研究出发点、城市(或

2、城镇)的概念界定等问题,至今没有取得公认和统一的认识,在指导城市化实践的理论研究上还存在误区和不足。其中一个最基本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由哪些因素组成,并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这些问题,有的研究已有所涉及,但未能给出一个全面、系统而又逻辑一贯的理论解释。本文中的城市化概念,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由产业结构非农化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而城市化的成长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化发生与发展所必须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

3、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作为社会现代化重要标志的结构转换的城市化之发展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中,产业结构的非农化转换与发展、经济要素在不同产业及地域间的流动、相关的制度变迁与创新是影响乃至决定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所在。其中,产业结构转换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聚集是城市化的实现机制,制度安排与变迁是城市化的推阻机制。它们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化的生成机制①。本文仅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研究研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一、产业结构转换与城

4、市化的关系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型过程,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多内涵。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在目前对城市化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中,普遍认为:反映“城市化”的主体主要是两方面:人口和产业。虽然对城市化的研究可以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领域进行,但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还包括非农产业投资及其技术、生产能力在城市的积聚。它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过程和机制,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人们消费方

5、式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同向发展。科林.克拉克(ColinClark)认为,城市化是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逐渐增加的过程。经济学所论述的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如果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对城市化的涵义进一步的界定和分析的话,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包括市和镇)是由农村(乡村)演变而来又不同于农村的人口聚居及其活动方式的制度安排,因此城市化可以理解为使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村价值观念转化为城市价值观

6、念,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景观层面的综合转换过程。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流派:结构演变理论和结构调整理论。前者以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兹涅茨的后续研究为主;后者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等。产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由于产业平均利润率的不同,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生产要素必然会在不同的产业之间流动。这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由于各产业的特性不同,所要求的空间条件(包括区位、空间聚集和集中度等)也不同: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业对其数量、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农业倾向

7、于以分散的方式布局在地域广大的农村;而工业和服务业则由于具有原料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人口聚集指向等特点,倾向于布局在人口密集、原料充足、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区域。因此,伴随着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流动,城市化的过程应运而生。钱纳里对1950~1970年间100个主要国家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其中,A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份额,B为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份额,C为城市化水平)。表1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①<100$100$200$300$400$500$800$1000$>1000$A(%)12.514.92

8、1.525.127.629.833.134.737.8B(%)7.89.116.420.623.525.830.332.536.8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