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14327688

大小:12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1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试用版)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编制二〇一五年2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忠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于性味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2、人。二、教学目的与意义通过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顺利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进入新的人生阶段;引导同学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努力做个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启发同学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而努力学习、健康成才。三、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参与法为主;整合原有的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

3、神。四、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七版五、教学时数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同时考虑我校公共课教学实际的要求,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周学时为3学时,教学时数分配详见下表:课时安排讲次主题教学时数第一讲人生蓝图的畅想与描绘4第二讲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6第三讲爱国情怀的培养与践行6第四讲人生价值的追问与创造6第五讲诚信品格的涵养与锻造6第六讲公德秩序的养成与维护4第七讲幸福人生的奋斗与品味6第八讲法治精神的培育与弘扬6第九讲法律制度的把握与遵守8复习考试222六

4、、参考文献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列宁:《共青团的义务》,《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5、002年版。8、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1、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3、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14、胡锦涛:《

6、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15、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16、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17、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19、教育部社

7、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道德观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221、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2、徐冰:《人之动力论》(上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3、黄希庭、徐凤姝编:《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4、姚新中、焦国成:《中西人生哲学比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2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6、张文显:《法理学

8、》,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