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

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

ID:14344349

大小:4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8

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_第1页
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_第2页
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_第3页
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_第4页
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大黄、地黄、黄连、黄柏、黄芪、黄芩、有什么区别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06-4-2917:29提问者:苏菲的世界XXX-一级最佳答案大黄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高1—1.5公尺,根状茎粗壮,茎直立,上部分枝,有纵沟,疏生短柔毛。春月长叶,叶呈掌状浅裂,略似心脏形,有长叶柄,上面平坦,互生托叶结合,如同鞘状包围在茎上,膜质,开裂,通常生柔毛。花序大圆锥状;花梗细弱,中下部有关节;夏季叶腋开花,花小常绿色,无花冠,有六个相同的萼片,雄蕊有9个,

2、花柱3个,瘦果有三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基部心形红色。原产于我国,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和云南。生于山地、野生或栽培。根状茎可供药用。原植物形态: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

3、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用法用量:煎服:3-12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4、使用注意: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中成药: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地黄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原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块根肥厚肉质。花紫红色,略成

5、二唇形。生地性味归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

6、,不宜使用。熟地性味归经: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药用时可煎服,10~30g。药膳:地黄花粥、生地黄粥、百合地黄粥方剂:清营汤、青蒿鳖甲汤、四生丸、增液汤、六味地黄丸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

7、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性状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

8、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荐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鉴别(1)本品横切面:味连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雅连髓部有石细胞。云连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取本品粗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