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

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

ID:14346584

大小:4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8

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_第1页
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_第2页
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_第3页
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_第4页
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与设想作者:程宗璋随着“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司法审判公正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实体公正,而深入到程序公正。伴随着社会对司法审判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呼唤,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改革不是修修补补,而是破旧立新,改革不仅是制度的革新,更是观念上的更新。本文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观念上的误区进行反思与修正,以期达到推动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新一轮探讨与实践之目的。误区一: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短时间内难以进一步深化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自80年代末开展至今已历十年,但成效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

2、部大环境制约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外部大环境有“审判制度改革”,再大有“诉讼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还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司法制度、司法水平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外部大环境对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我国民事诉讼法举证随时主义规定,直接阻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再如当前法制环境下证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直接影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证人制度的建立。2、人员素质不高制约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整体而言,我国目前法官队伍的素质、律师和当事

3、人的素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阻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进程,例如有的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又没有请律师,无法适应当前的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庭审不得不回到纠问式。3、思想观念转变非朝夕之事。对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看法不一,有悲观论、担心论、恋旧论、麻烦论、等待论、速成论等,这些观念一时无法根除,直接影响了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进度。4、理论研究不够。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从80年代末开始,直到199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才在北京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审判方式改革工作会(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走向法庭》,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页。),地方各级法院虽然都在进行改革尝试,但很少开展调研总结

4、活动,违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造成了改革盲目性。由于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有诸多制约因素,许多人认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改革难以进一步深化。笔者认为这种观念是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最大误区,这一误区不修正,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就无法卸下包袱,轻装前进。审判方式是指因法官和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形成的审判案件的方法和形式(注:景汉朝,卢子娟《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改变的仅是审判案件的方法和形式,虽受大环境的影响,但由于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基本是法院内部事务

5、,不象法院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那样触动面大,因而受大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改革中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变通办法加以解决,例如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举证随时主义,可以《当事人举证声明》加以变通(注:见本文“误区二”。),有些问题可以灵活把握,例如我们坚持“诉辩式”审判模式,但在个案中若当事人素质无法适应这一模式,也不排除使用“纠问式”。相对经济审判改革而言,行政审判方式改革受大环境影响更大,而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方式改革从审前准备、庭审程序到裁判文书全面深化,并取得较大成绩。可见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完全能够摆脱大环境的制约。任何改革,在它酝酿乃至推行过程中,都伴随着争论、非议。任何

6、辩解、说服都是徒劳无功,唯有成果才是最好的说明。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乏担心者、悲观者、恋旧者、等待者,但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深圳改革试点成功后,就剩下一个声音——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笔者1996年在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倡导了“庭审电脑录入”,当时许多人都持担心、怀疑、观望态度,也召致一些非议,1997年试点成功后,没有人再担心、怀疑、观望,现在不仅所有庭审笔录都用电脑记录,而且几乎所有裁判文书都是用电脑制作。可见对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前景我们可以争论、允许争论,但应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改革上,用改革的成果来说明问题,毕竟事实胜于雄辩。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对人员素质提出很高的要

7、求,而人员素质的提高又不是短时间所能实现,人员素质成为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改革是有利的,但也不应过高估计困难。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审电脑记录改革初期,只有极个别书记员会五笔录入,而且速度也不快,每分钟十几个字,人员素质成为庭审电脑记录最大的制约因素,后来采取录入试点、录入竞赛形式,在年青人中形成比学赶帮氛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全庭9名书记员在未经任何录入培训基础上,五笔录入速度达到每分钟四、五十个字,快的能达八、九十个字,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全庭参与经济案件审理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