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

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

ID:14395065

大小:839.50 KB

页数:212页

时间:2018-07-28

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_第1页
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_第2页
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_第3页
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_第4页
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报刊挑错 报纸常见语文差错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报刊挑错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本文及作者简介:《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是蔡维藩先生编著的一本揭示报纸编校差错点评汇编。蔡维藩先生热爱祖国语文,几十年来始终关注祖国语文的规范使用,曾于2007年获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一等奖。2006年,蔡维藩先生集中检查了6、7两个月的《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从中发现病例一千多条。对这些病例,蔡先生逐条做了分析,最后编成《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一书。此书不但对报纸的采编人员有帮助,对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的人员,以及一切关心祖国语文的各界人士都有参考价值。《报纸常见语文差错1000例》分为上

2、下两编,上编题为“百科知识”,包括“法律法规”等42个条目,下编为题为“语言文字”,包括“正字误植”等40个条目。本栏目按原书编纂体例刊登全文。)上编百科知识212法律法规完整叙述宪法关于选举权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以下只录月日,略去“2006年”)《人民日报》13版《五大原则说选举》一文说道:“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里对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叙述不完整。关于“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段话,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3、法》第三十四条,但原文后面是分号,还有“除外”规定:“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条分为两款,第一款是“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段话,但还有第二款:“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应注意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既然说是“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就应该全面、完整叙述相关规定。2004年宪法修正案不是这么说的7月24日《光明日报》4版《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实践》一文说道,“这次换届选举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

4、乡级人大代表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后,县乡两级人大同步进行的第一次换届选举”。查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条:“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可见不是“将乡级人大代表任期由3年改为5年”。其实文章后面自己也说“县级人大每届任期”、“县级人大的任期”。不知为什么第一次涉及“任期”时,却把“人大每届任期”说成了“人大代表任期”。我国尚无《民法》6月14日《人民日报》6版《1

5、50万保险营销员怎么管》一文说道,“不能超越《民法》,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这里所说的民法,加了书名号,应指以“民法”相称的一部法律。而我国目前尚无《民法》,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辞海》)。若不在民法一词上加书名号,引文的表述应该还是可以的。而准确的说法,还应是《民法通则》。法规不是法律7月9日《光明日报》3版《“法律之师”闪光的足迹》一文说道:“组织学习香港《基本法》、《驻军法》、《海关法》和《香港交通法规》等有关法律。”这里涉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

6、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都是法律。但所谓《香港交通法规》,依其名称只是法规。而法规还不是法律,不能同法律并列一起笼统称之为“法律”。倒是可以统称“法规”。此时的“法规”,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的总称”(《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地方法规”应称为“地方性法规”7月16日《光明日报》7版《甘肃省人均耕地面积连续四年稳中有升》报道,“制定了《甘肃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这里所说的“地方法规”,应该称为“地方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7、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212“地方性法规”是一个严格的法定名称。平时所说的“法律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是分层次、有区别的,各自的制定权限和效力不同。有时在口语中将“地方性法规”说成“地方法规”。但在正式行文中,不应有“地方法规”说法。不能说“当地法律”7月27日《光明日报》10版《注意事项》一文说道:“进藏旅游,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民族传统,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十分重要。”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8、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