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

ID:1440556

大小: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1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_第1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_第2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_第3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_第4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湘潭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专业:法律(本科)考籍号:301103100017考生姓名:佘为红指导老师:张永红通信地址:湖南省靖州县司法局邮政编码:418400联系电话:15974006016完成时间:2008年3月2目录摘要1关键词1一、青少年网络犯罪概述11.1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11.2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2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22.1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22.2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个人原因分析3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43.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3.2加强对青少年自

2、身的教育5参考文献77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促使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青少年网络犯罪者上网操作能力娴熟、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以及网络犯罪强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青少年特殊年龄段的因素、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应该结合其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切

3、实加强技术手段,严格控制不良信息源头、完善网络管理,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以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使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法可依。[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防范对策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恶的一面。从有关部门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年龄界限却呈下降趋势,且多为青少年,青少年网络犯罪将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的犯罪之一。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特点及成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是现代社会、国家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青少

4、年的网络行为。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概述1.1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所谓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命令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其他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①其主体是青少年,主观方面既存在故意,又有过失方面的因素;客体是网络中的信息系统、信息内容,客观方面是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命令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其他方法。1.2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网络犯罪和其他社会犯罪一样,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行

5、为违法性和应受刑法处罚的基本特征,但他又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1.2.1青少年网络犯罪者上网操作能力娴熟因为青少年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充沛的精力,比较了解网络产品的构造、性能、原理等,能较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熟练地上网操作,因此进行网络犯罪的青少年,绝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智商,在电脑技术方面有一技之长。71.2.2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网络是虚拟的世界,非面对面的网络交流方式使网络犯罪处于一种隐匿状态,因而犯罪人也就没有很深的罪恶感。因网络犯罪具的高度的智能化,且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便使得侦破的难度越来越大。1.2.3网

6、络犯罪的破坏性大网络犯罪不仅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和损害,而且还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可以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危害。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当代青少年是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群体,他们可谓“一网情深”,成为我国网民的急先锋和主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1月17日13点45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位于世界第二位。其中50.9%是青少年。

7、②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开放,不仅使得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同时,也使得青少年计算机犯罪的原因呈多元化,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来分析。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既有主观原因,同时与他们置身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分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1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2.1.1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毒瘤青少年通过网络了解大千世界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吸收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互联网上的很多有害信息成了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污染源,甚至有些青少年成了这些有害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网络犯罪

8、的虚无化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迅速增加。网络犯罪通常不附加暴力,犯罪者面对的只是屏幕、键盘和鼠标这些无生命的个体,无论是黑客行为还是网上诈骗、网上诽谤,实施犯罪的人眼前没有满怀愤怒和痛苦呻吟的受害者。这一切的表象极易导致青少年判断的偏差。在实施犯罪后,犯罪人的主观心理上往往没有罪恶感,极易在心理上自我宽恕,甚至还会产生成就感。2.1.2健康向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