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

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

ID:14447408

大小:4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8

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_第1页
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_第2页
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_第3页
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_第4页
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性原则之新解——探视戴维·米勒《论民族性》【摘要】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欲对民族主义有极为精准的理解和把握实非易事。戴维·米勒从民族性原则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并以民族认同、民族性伦理、民族自决构成其民族性原则的核心主张,同时对民族性与文化多元论的关系以及民族性的当代命运等问题,均予以了回应和阐释,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民族主义和民族性原则及其在当下中国有何现实意义,颇具指引作用。【关键词】民族认同;民族性伦理;民族自决戴维·米勒(DavidMiller,1940一),当代英国政治哲学家,现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社会学和政治学教授,是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和多元正义论

2、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张秀:《多元正义的新视角—戴维·米勒正义理论探析》,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他在《论民族性》一书中,全面认真反思了民族性的本性及其主张的合法性。在这部著作中他既不赞美民族主义,也不视之为某种非理性的畸形物,而是着手研究和捍卫民族性原则。[英]戴维·米勒:《论民族性》,刘曙辉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以下此书引用脚注,均为“米勒:《论民族性》第××页”)正如书中所言:“这本书的目标绝不是笼统地捍卫民族主义,而是区分可辩护版本的民族性原则和不可辩护版本的民族性原则。”米勒:《论民族性》第41页。对于民族性原则,米勒教授侧重于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当

3、我们作为个人或者公民不得不对某些民族问题做出实际的应对时,我相信这一原则可以给我们提供理性的指导。”米勒:《论民族性》第2页。而民族认同、民族性伦理、民族自决构成其民族性原则的核心主张,民族性与文化多元论的关系以及民族性的现时命运等问题又与民族性原则的实现息息相关。一、民族认同的特性民族的形成过程可谓众说纷纭,依照米勒教授的观点,“民族经常由特定区域的优势群体发展而来,并带有那一群体的特征:语言、宗教和文化认同。欧洲的民族就是典型。”米勒:《论民族性》第123页。11由此可以,共同的民族认同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对民族认同的特性作深入了解,对于更好的认识民族的形成

4、具有必要性。首先,民族认同与个人认同密切相关,它是个人认同的一种强有力的来源,是个人认同的组成部分。不过,民族认同与其他个人认同的集体来源也存在区别,因为民族认同独具以下五个要素:“(1)由共享信念和相互承诺构成;(2)在历史中绵延;(3)在特征上积极的;(4)与特定地域相联;(5)通过其独特的公共文化与其他共同体相区分。”米勒:《论民族性》第27页。换言之,民族认同首先是一个信念共同体,当群体成员共享相关特征和信念时,此时民族就存在;其次,民族认同是历史共同体,它是一个体现历史延续性的认同;再次,民族认同是一个积极的共同体,因为民族是一起做事、决策和大成目标等的共同体;然后,民族

5、认同是把一群人与特定的地理位置联结在一起,与特定地域紧密相连;最后,民族认同是具有共同公共文化组成的共同体。米勒:《论民族性》第22—25页。其次,民族不是想象的共同体,也不是纯粹虚幻和虚无缥缈的实体,它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联结在一起不只是通过自然必要性,而且是通过风俗、实践、隐含理解等的密集网络。”米勒:《论民族性》第42页。之所以人们产生民族认同完全是虚构的想法,主要是由于民族认同中神话因素的存在。因此,应该辩证看待民族认同中的神话因素。比如“人民的爱国情绪通常是潜伏的,但在需要时能够临时凝聚在一起,这种形象在以后的岁月里成为一个有效的神话。”米勒:《论民族

6、性》第37页。这种“需要”指的就是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在民族危难时刻显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将成为“一个有效的神话”鼓舞着这个民族不懈奋斗。不过,若民族中的“神话”因素与人们所知道的历史事实直接对立,则将把一个民族引入专制和独裁的危险境地,因为“当某些事件的发生被明确否定时,这可能代表一个民族被牢牢掌握在单一意识形态之中。”米勒:《论民族性》第38页。二、民族是伦理共同体11对于民族是伦理共同体的论证,米勒教授从伦理普遍主义和伦理特殊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而何为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也存在不同的争论,郑也夫先生在《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一文中作了追源溯流的解读。“这对概念的提出者帕森

7、斯(T.Parsons)与希尔斯(E.A.Shils)说,特殊主义‘凭借与行为之属性的特殊关系而认定对象身上的价值的至上性’,而普遍主义则是‘独立于行为者与对象在身份上的特殊关系’的。概言之,二者的区分是,支配着人们彼此取向的标准依赖还是不依赖存在于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郑也夫:《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载《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4期。尽管米勒教授认为有无“偏颇性”或“特殊性”并不是伦理普遍主义与伦理特殊主义的根本区别,但是他也无法否认在民族性伦理塑造方面,伦理特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