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ID:14463363

大小:468.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7-28

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吉碳谷护坡降水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应用研发中心工程降水井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定人:吉林安装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9月编制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工程地质条件-2-3.1地层条件-2-3.2地下水条件-4-4.基坑工程及降水设计-4-4.1基坑环境及要求-4-4.2基坑工程的重点及难点分析与对策-4-4.3基坑工程设计方案-5-5.施工进度计划-8-5.1工程目标-8-5.2施工准备-8-5.3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法-13-5.4工程原材料准备-20-5.5施工用水、用电及交通准备-20-6.施工进度计划-21-6.1施工进度计划-21-6.2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21-7.安

2、全保证措施-22-7.1安全管理措施-22-7.2安全用电管理-23-7.3机械安全管理-23-7.4安全防护措施-23-7.5安全生产方针.....................................................................................................................................................-24-7.6安全综合治理...................................................................

3、....................................................................................-24-7.6安全基坑通道......................................................................................................................................................-24-8.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及措施-25-8.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25-8.2现场文明施工措施-26-9

4、.雨季施工措施-27-9.1雨季施工管理目标-27-9.2雨季施工总体部署-27-9.3雨季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28-9.4边坡异常情况预测及处理措施-29-9.5应急预案-30-10.降水计算说明书-37-11.放坡计算书-40-1.编制依据(1)基础平面布置图(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6)《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

5、7-2009)(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工程概况工程场地位于双吉火车站南侧,地上拟建物5栋,设满铺地下室,地下室为2层。地块基坑各个主要建构筑物从建筑正负零到基坑底深度为11.2m、12.0m、13.4m、13.7m(电梯井集水坑另计),基坑底部留操作面1m,按10m水平距离放坡开挖,降水井距离基坑开槽线1.5m。基坑降水井轴线所围区域近似为正方形,长约122m,宽约119m。基坑周长约482m,降水面积约14500m2。(详见平面图)。建筑正负零标高为184.70m,现状地面标高约为183.2

6、m。-42-图2-1降水平面图1.工程地质条件3.1地层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勘察的最大深度为28m,拟建场地内岩土层组成为新近人类活动形成的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形成的粘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下伏燕山期花岗岩。根据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征由上到下划分为如下5层。-42-(1)层素填土(Q4ml):杂色。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层厚0.3m。(2)层粉质粘土(Q4al):黄色,湿,呈可塑状态,局部呈软塑状态,高~中等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切面有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中等。局部不均匀夹粉土薄层,局部不均匀夹粉细砂薄层,或与之呈互层产出。层厚3m~3.3m。(3)层细砂(Q4a

7、l):黄色,湿~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局部呈中密~密实状态。主要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该层局部不均匀夹粘性土薄层,局部不均匀呈中砂产出,局部地段底部不均匀含砾石颗粒。层厚1~1.5m。(4)层砾砂:(Q4al):杂色,局部分布,层厚小于1m。(5)层圆砾(Q4al):杂色,饱和,呈中密~密实状态,局部呈稍密状态。砾石成分多为花岗岩、安山岩、凝灰岩、玄武岩、砂岩等。多呈圆形及亚圆形。颗粒级配较好,砾石粒径多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