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 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 教案

ID:1446369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8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 教案_第1页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 教案_第2页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 教案_第3页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 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清新县第一中学集体备课教案高二级学科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 主备人:黄桂婵课  题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过程与方法:能论证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深入理解物质的概念,初步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含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学

2、法:自学-探究-反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复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回答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学生活动1:讨论、回答。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教师活动2:引出“物质”话题。提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新课学习】一、什么是物质让学生阅读教材P29中的物质的含义,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然后分析:教师: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与意识的唯一区别,我们

3、还需要注意前面两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通俗地说,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能为我们所感觉,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就是说能被人们所认识,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这是物质的可知性第4页共4页。可知论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而与它相对的不可知论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教师:这是我们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它

4、是客观实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那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是客观实在,是属于物质范畴的,那能不能反过来说物质是高山、树木呢?  教师:不能,我们来举个例子。苹果、雪梨是水果,大家没有意见吧。那,水果是苹果、雪梨吗?  教师:水果只是对苹果、雪梨等东西的共同本质的概括,本身不存在水果这样东西。(副板书抽象具体)所以,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也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副板书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教师:而刚才我们说的高山、树木仅仅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联系:哲学上

5、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区别:(1)哲学上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的特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比如苹果和梨子营养成分,外观还是有区别。所以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的话就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抽象的概念,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有永恒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会发生变化,可以被人们

6、创造、改变也会消失。总结: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的关系。练习一:1、《学海导航》P37典例赏析中的例1。通过本题练习,让学生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2、《学海导航》P37基础巩固选择题2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二、自然界的物质性教师:既然咱们明白了什么是物质,那大家来看看,我们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怎么来的呢?比如说日月星

7、辰,是上帝用一个星期制造出来的吗?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是因为地球自转才有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有了白天跟黑夜。教师:其实我们很容易明白,自然界中的事物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生物的产生和进化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客观的,具有客观实在性,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思考:人类产生后,人们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界还会是客观的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原理: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活动都是以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为基础和前提的。练习二:1、《学海导航》P37基础巩固选择题1、8教师: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我们说

8、自然界是物质的,那我们人类社会呢?是不是物质的?第4页共4页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学生思考:书本30页探究一(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