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

ID:14480136

大小:7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8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_第1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_第2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_第3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_第4页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离骚苏教版教案及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离骚教案教学目标:一、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涛歌中表达的情感。三、了解俩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教学重点一、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二、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三、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一、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二、品味、鉴赏诗歌中移情的艺术手法。教学建议:一、这首诗古奥难懂,教学时应当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再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二、这首诗有丰富深厚的

2、内涵,学生仅疏通文字是不可能获得深刻的感受和思想的。可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生平、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诗歌内在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三、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诵读。鼓励学牛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四、本课所在板块为《殉道者之歌》,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板块主题,体现出屈原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殉道精神,引导学生体验屈原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五、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一、导人。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吗?(

3、带领学生背诵)谁能说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是什么意思?[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化水平或文学水平。其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二、初读体验。(一)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三)师生齐读。’(四)提问:你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2.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三、相关知识介绍。(一)学生交流课前查到的有关知识

4、。(二)教师补充。1.介绍楚辞。刚才大家诵读后总结出的这首诗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楚辞”这种诗体的形式特点。“楚辞”之所以姓“楚”,就是因为所有的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汉代人将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之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因为《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

5、》,代表《楚辞》,散发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2.介绍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生活在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他所属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

6、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教师可参考教参上“屈原的政治活动”部分给学生简单介绍屈原经历的政治斗争。)《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00多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代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四、再读感悟。(一)学生齐

7、读全文。(二)[提示]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五、理解诗句。(一)学生参阅注释,分小组讨论翻译诗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字面意思即可。(二)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教师点评。(三)再次诵读全诗。六、整体感知。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节,课文24句为《离骚》的前六节。这六节根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提示:课文右侧的“对话栏”里的内容能够给我们一些帮助。)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明确]课文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

8、第一部分(第1—8句):自l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第二部分(第9—12句):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第三部分(第13—24句):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