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

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

ID:14501026

大小:188.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_第1页
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_第2页
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_第3页
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_第4页
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比喻及类型及其判断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比喻的类型及其判断方式论文作者:朱芳祥论文摘要比喻是汉语中历史最悠久、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辞格,作为修辞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已经融入到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了。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对比喻类型的区分判断和定性定位的研究,早已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细的局面[1]。自近代以来,很多学者都对比喻类型以及类型区分及判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越来越成熟、分类也越来越科学了,不乏有许多优秀的论述和著作出现。如何更好地运用比喻,要从客观地认识比喻开始;传统的分类法贡献很大,但仍有其局限性,通过不断的辩证思考和补充完善,通过多角度、多维度

2、地对比喻构成的表层结构、喻体感知本体的认知功能、比喻运载的语言单位等进行剖析和比较,重新对比喻类型如何做到划分科学及判断合理进行了求变求新的尝试。关键词:比喻;类型;区分;判断;修辞手法目录论文摘要01.浅述古代时期对比喻修辞的研究12.比喻概述12.1比喻的概念及比喻的构成要素12.2比喻的修辞作用22.2.1说明事理22.2.2描述事物22.2.3刻画人物22.3比喻与比拟、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区别32.3.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32.3.2比喻与夸张的区别42.3.3比喻与借代的区别53.比喻类型的分类53.1通过辞格表层结构的角度进行分类63.1.1明

3、喻63.1.2暗喻63.1.3借喻73.2通过喻体感知本体的角度进行分类73.2.1具体比喻73.2.1.1以实喻实83.2.1.2以实喻虚83.2.2抽象比喻83.2.2.1以虚喻实83.2.2.2以虚喻虚93.3从语言单位的运用角度来进行分类93.3.1微观比喻93.3.1.1单词型比喻93.3.1.2固定短语式比喻103.3.2宏观比喻103.3.2.1句群型比喻103.3.2.2篇章型比喻114.对比喻类型不同划分方式的评述114.1对通过辞格表层结构角度进行分类的看法114.1.1分类标准不够严谨、不便于统一124.1.2分类层次不够清晰、不便于规

4、范134.2对通过喻体感知本体及语言单位运用进行分类的看法145.对比喻类型进行判断及区分划定的探索155.1评析雷高社先生的“比喻分类新思考”155.1.1引用“连接词”一说165.1.2明确比喻各要素的构件165.2雷高社先生“新观点”之我见175.3尝试新的比喻类型划分法195.3.1“四类划分法”的提出195.3.1.1直喻195.3.1.2明喻205.3.1.3暗喻205.3.1.4借喻215.4谈比喻类型“四类划分法”的优势225.4.1标准统一、概括全面225.4.2层次清晰、结构合理236.结语25参考文献261.浅述古代时期对比喻修辞的研究

5、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很早就为人们所重视,早在《礼记.学记》中记载:“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即为广博的譬喻;安诗,指安善其诗。古人那时就认为不学习广博的譬喻,就不能作好诗词。《墨子.取水》中也有载到:“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辟,比喻也。中国最早提出比喻分类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比兴》里把比喻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前者指以具体事物来比抽象事物的义理,后者则是指以具体事物来比具体事物的形貌[2]。《第则》中把比喻分成十类: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可见,这时对比喻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不过,分

6、类虽然细致,但有点流于烦琐。到了宋代,陈骙在《文则》中,以语言形式为特点,把比喻分成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简喻、引喻、虚喻等数十类,虽较为详细,但在分类上没遵守同一律,因而类与类之间有交叉重合的现象。清代的吴佩芬,则在《经言明喻编》中,从比喻的内容上把比喻又分成物喻、事喻、人喻等三种,其实大都“换汤不换药”。总之,因为对比喻构成要素或成分的见解不同,因而对比喻的分类也就五花八门了,这些分类有助于人们对比喻的逐步认识,但却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有的分类十分繁杂琐碎,不好掌握。所以本文有必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务实、创新的原则,尝试对比喻类型及其

7、判断方式做一个新的认识。2.比喻概述2.1比喻的概念及比喻的构成要素比喻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打比方”,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个事物,以易知来描述、说明难知;以具体来描述、说明抽象的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修辞手法[3]。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喻词(连接词)、相似点等几部分,本体是指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指用作比喻的事物;喻词是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相似点即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关点或融合点[4]。例如比喻句:“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地灿烂”26页,则本体为“笑容”,喻体是“阳光”,喻词(或连接词)“像……一样”,相似点即“灿烂”。比喻之所

8、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取决于有不同的联结方式,它将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