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

ID:14502601

大小:10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9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_第1页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_第2页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_第3页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_第4页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论许伯卿内容提要所谓“词体诗化理论”涵义有二:一是视词为诗,用儒家传统诗教来阐释、规范词体的属性和功能;二是主张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经历了萌芽、成长、壮大、调和四个发展演变阶段。在此历史进程中,诗化派是构建者和主导者,曲词派则有襄助和补苴之功。两派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曲词派渐重诗性题材,诗化派也日重词律和词艺,双方都为完整意义上的词体诗化理论建设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词最终演变为“无意不可入”的新诗体,词体诗化理论起了重要的引导、促进和规范作用。关键词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历程诗化派曲词派所谓

2、“词体诗化理论”,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视词为诗,用儒家传统诗教来阐释、规范词体的属性和功能;二是主张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总览词史,可清楚发现,诗、词异构而同质,两者在表现功能上实无区别,词实际上走过了一条从与诗等同到与诗分离又逐渐向诗回归并最终等同于诗的道路。“与诗等同”指敦煌词和盛中唐词,“与诗分离”指晚唐五代词,“最终等同于诗”指清词,言“最终”是因为词在元明曾有过倒退和反复,而两宋词正处于“逐渐向诗回归”的关键性历史阶段。在词向诗歌反正的过程中,文体演变和文学创作规律固然不可小觑,但词体诗化理论却起着更直接的引导、规范和促

3、进作用。因此,考察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是应予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一、词体诗化理论的萌芽期——北宋前期据笔者考察,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经历了“萌芽—成长—壮大—调和”的发展演变历程。从太祖初到仁宗康定末的80年,是赵宋王朝的创业守成期,也是词体诗化理论的萌芽期。北宋前期词学观念的主流和主导,乃欧阳炯《花间集序》的延续,守卫“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疆埸,词体的社会功能仍主要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不外乎风花雪月、倚红偎翠,社会地位十分卑微欧阳修撰《归田录》卷二云:“钱思公……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

4、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这从当时两部词总集《家宴集》、《尊前集》的名称,亦可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除已有个别词家、词学家开始用写诗的态度和方法作词或从学理上视词为诗外,一般词家在创作时也已能够更多融入主体情感,并注意使用优雅语言,从而使北宋前期的词体创作在总体上呈现出与晚唐五代词稍异的风貌。这说明在北宋前期,人们的词学观念已发生某些变化。14潘阆是宋代第一位词体诗化理论家。其《逍遥词附记》见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按:从内容和措词看,当是潘阆致茂秀的一封信,宜称《与茂秀书》。视诗词为一体,并以自己

5、的创作实践说明,“其间作用,理且一焉”,明确提出诗词创作“用意欲深,放情须远,变风雅之道”的主张,词同样可以表达“盘泊之意,缥缈之情”。从词学理论发展史来看,潘阆的“诗词一理”观,当是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嚆矢,于苏轼或有启迪之功。虽然在花间词风笼罩的宋初词坛,它只是空谷足音,孤标独步。北宋前期的另一篇重要词论,是陈世修为其外祖冯延巳《阳春集》而作的序言。陈氏可称宋代第一位曲词派理论家。该序承袭欧阳炯《花间集序》的词学观念,但已有进步。欧阳炯认为词纯粹是一种“娱宾遣兴”的音乐文学品种,陈世修则认为,词体还有“自娱”和“吟咏性情”的

6、功能。从“娱宾遣兴”到“吟咏性情”,乃词学观念的一个进步,它是对词体创作从着力表现外部客观世界向注重表现作者主观思想感情转变的揭示,可说是远绍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此外,在“娱宾遣兴”的大前提下,晏、欧、柳、张四大词家的观念或创作也都程度不同地沾带了诗化成分。欧阳修论词不但重“言情”和“自然”参阅徐安琪著《试论欧阳修的词学思想》,载《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第1期。,还偶以诗学论词。阮阅《诗话总龟》卷五曾载其以“诗原乎心者也,富贵愁怨,见乎所处”的观点评论李煜词《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晏殊论词崇雅张舜民《画

7、墁录》记载:柳永“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主“气象”张镃撰《仕学规范》卷三十八记载: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曰:“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又云:“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澹澹风。”,张先善道“心中事”且重炼字胡仔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记载:有客谓子野曰

8、:“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轻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亦擅形容“太平气象”近人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引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