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ID:14516948

大小: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9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_第1页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_第2页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_第3页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_第4页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物权法草案,该草案从法律角度提出“拾金不昧者”可以获得报酬。这种制度设计是不是对传统道德规范的背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拾金不昧意味着法律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是违法侵占;也有人认为,在法律的层面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并无不合理之处。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传统道德正处于转型和适应阶段,其中的“重义轻利”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

2、益激励机制的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否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历史根源出发,说明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规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并试图形成道德信念与物质利益的融合,从而形成对遗失物拾得的有效规制。[关键词]遗失物拾得报酬请求权拾金不昧一、道德信念与物质利益的矛盾-谈中国传统文化对遗失物拾得立法之影响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物权法草案,该草案从法律角度提出“拾

3、金不昧者”可以获得报酬。这种制度设计是不是对传统道德规范的背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拾金不昧意味着法律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是违法侵占;也有人认为,在法律的层面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并无不合理之处。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传统道德正处于转型和适应阶段,其中的“重义轻利”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激励机制的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否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历史根源出发,说明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规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并试图形成道德信念与物质利益的融合,从而形成对遗失物拾得的有效规制。[关

4、键词]遗失物拾得报酬请求权拾金不昧一、道德信念与物质利益的矛盾-谈中国传统文化对遗失物拾得立法之影响可以说,道德规范代替法律规范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儒家“重义轻利”的观点其实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人们思想道德的提高,反对重视物质利益,人人重“义”而舍“利”,社会上自然就不存在纠纷。这种设想有其合理之处,但这种思想的极端化必然产生不利的影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混淆了权利与义务的界限,把物质利益和道德观念绝对对立起来,这势必抑制了人们的权利观念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为了达到道德标准的要求,安于贫

5、穷而不肯追求富裕,伦理生活的要求优先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这些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私法观念的发展,这也许也是中国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遗失物拾得的立法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固有法色彩,尤其在拾得人是否享有报酬请求权这一问题上,更能显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性。可以说,我国的传统道德是义务本位的,这必然导致立法上的义务本位,这在我国《民法通则》对遗失物拾得的有关规定可见一斑。法律文化如同民族语言一样是一个民族所固有的东西。中国的法律文化流经几千年,成为一种具有惯性的

6、文化背景,孕育、培养、影响着人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后人总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法律文化或进行质的继承,量的增减;或进行量的增减,质的批判,从中获取教益,建造新的文化模型。[4]所以,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今天,试图完全割断传统文化的脐带,转而完全接受物质利益激励机制是不理智的,并且也是不可能的。二、规定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鉴于以下因素,笔者认为应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及其使用条件。1确立拾得人报酬请求权与民法市民法属性相一致。民法在本质上是调整市民社会的私法,即民法的大部分

7、规范使用了“经济人”假说,把民事主体设想为合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拾得人作为民事主体,也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无偿归还的法律规定下,拾得人选择私匿拾得物对他来说是最有利的-要么完全拥有,要么完全失去;而在有偿归还的情况下,拾得人可以归还后得到拾得物价值的一部分,或者完全失去拾得物,在这种情况下,它往往就选择了归还。而对于遗失人来讲,即使是有偿归还,他也只是失去遗失物价值的一部分,所剩价值仍远远大于完全失去。因此,承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对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来说,都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从而有利

8、于遗失物的归还。2确立拾得人报酬请求权是民法平等原则及权利本位的要求。我国《民法通则》有关遗失物拾得的规定是义务本位的,拾得人的主要义务是将遗失物返还失主,同时,拾得人还有妥善保管拾得物、通知失主及在失主不明或者难以通知的情况下向保存机关报告的义务。而拾得人的权利只表现在对其所受损失利益的补偿上,是从属于其义务的,即只有对于在履行上述义务中支出的必要费用,才可以行使费用偿还请求权。相反,从失主的角度来看,则是权利本位的。仅从本位的角度讲,这种制度规定对法律关系的双方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