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

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

ID:1451793

大小:812.60 KB

页数:87页

时间:2017-11-11

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_第1页
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_第2页
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_第3页
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_第4页
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版市政实务精简读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这些是本人整理的一些对考试很有用的资料,本人已经在去年通过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专业考试,历年分值分布知识点201020092007200620052004市政公用工程技术城镇道路工程16885610城市桥梁工程271317275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81031278城市给水排水工程81512646城市管道工程285720127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317222市政公用工项目管理实务质量管理24391025438安全管理531303620合同管理17113051012进度管理182622114212成本管理513208现场管理4820资料管理52市政公用工程法

2、规、规范相关法律法规61633相关技术规范(程)71481387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1K411010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1K411011 掌握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一、城镇道路分类(一)城镇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为发挥其不同功能,保证城镇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交通运输经济合理,应对城镇道路进行科学的分类。(二)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根据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参见表1K411011);根据道路对交通运输所起的作用分为全市性道路、区域性道路、环路、放射路、过境道路等;根据承担的主要运输性质分为公交专

3、用道路、货运道路、客货运道路等;根据道路所处环境划分为中心区道路、工业区道路、仓库区道路、文教区道路、行政区道路、住宅区道路、风景游览区道路、文化娱乐性道路、科技卫生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火车站道路、游览性道路、林荫路等。在以上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三)我国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镇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4、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结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支路为次干路与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二、城镇道路分级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一)按结构强度分类(参见表1K411011)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

5、好是高级路面的特点。它使用年限长,适应繁重交通量,且路面平整、车速高、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道路。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和面层材料表IK411011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面层材料使用年限(年)水泥混凝土30快速路、主干路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次干路、支路次高级路面沥青表面处治8(二)按力学特性分类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

6、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接缝处设传力杆、不设传力杆及设补强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1K411012 掌握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一、结构组成(一)基本原则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

7、,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87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8、。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