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

ID:14524492

大小:9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9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_第1页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_第2页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_第3页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_第4页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章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表层义本篇内的各章,将讨论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实体━━词义的各种有关问题。词是音义的结合体,但作为词义学,它探讨的主要是词的意义。词的语音形式、语法形式、书写上的文字形式,将作为有助于认识词义的连带问题在有关章节予以讨论。第一节词义成分划分的多层次和多角度人们接触到一个新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和联想。它可能是对这个词所反映的客观指称对象作出的反映,也可能是对词身上所溶铸着的主观色彩所作出的倾向性态度,还可能会因为这个词在与左邻右舍的各种词义关联中所赋有的不同身份特征而受到影响。词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和该词表示的概念的相应关

2、系,还取决于该词所属词类和所属语法范畴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公认的固定下来了的使用范围,取决于为该语言特有的词义结合规律所支配的该词和其它词的具体的词汇联系,取于该词和其同义词乃至和一切意义与意味相近的词语的语义上的相互关系,还取决于该词的感情色彩,修辞色彩。[1]这些种种原因,都使得词义并不是一个纯清单一的平面物,也就决定了对词义成分的研究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武,止戈为武”,对此一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止”当作脚步解,表示肩上扛着武器行军打仗为“武”;一种是“止”作制止解,表示能制止战争者为武。根据古代传统的军事观“不战而胜为上”,似以第二种

3、更妥贴。这是就它的本义而说,稍作引申,“武”又通指军事、技击、强力之事。“武”从止,故义重于“止”时又有接踵,脚步义:“及前王之踵武”(《屈原·离骚》),“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上面两种义都属于“武”较初始的意义。“武”的表义范围并不限于此,人们对军事、技击、强力之事的赞美又可引申出“武”的勇猛、威猛之义,在“武威”、“武烈”、“勇武”中这种情感都十分显露。而且它已渗透在人们对其它事物的评价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对“马”的解释上。“马”本是一种动物、家畜,由于它的雄健勇力,人们对它倾注了喜好之情,以至《说文》在对它作解释时,竟丝毫

4、不顾及它的生理特性,释为“武也”。“武”表达的正好是人们对雄健勇力的赞美而引申出的崇扬之情。但这种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在“偃武修文”的儒教环境中,亦文亦武文武兼备才是最高的修养境界,故“武”在“武夫”、“武断”、“武攻”中都慢慢地引申出了“简单”、“粗野”、“残暴”的意思。对“武”的所有这些意义进行归纳,可以发现它们有的是原始义,有的是派生义;有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指称或某种观念意识,有的是附加在这之上的一种情感;有的与字形有直接联系,有的只与原义稍有关系;有的可以独立存在,有的则要依赖于词素的组合,或语句的搭配。一个词的意义这么丰富复杂,使得它本身就

5、是一个小小的系统构成。因此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析不同的存在条件,剖析词义内部不同的构成成分,就很有必要了。多角度划分只是为了充分显示词义的丰富内藏,显示它们之间那种交叉层迭、或你我互依的错综关系。前人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词义的内部领域,如中国古代谈得最多的本义、引申义,现代词义理论中的概念义、感情义、语体义、中心义、边缘义、搭配义、组合义、抽象义、具体义、固定义、临时义、独立义、结构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词义的某种成分或属性。在划分词义成分的时候,必须保持在同一个层次中标准的一致性。试图在单一的词义划分框架中就对复杂的词义现象作出全面解释是不可

6、能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求得分类标准的统一,更主要的是因为词义本身在内涵层次、表达功能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现在的词义分类主要是对词的表层的、具体的、客观指称义的研究,而忽视了其它的词义要素。通常所说的词的中心义与边缘义,本义与引申义,直接义与转义的几种分类,所根据的仍是表层义中各种成分的不同地位、不同作用或在历时演变中的相互关系。而且,对全面考察词义内涵的理解,应该是只要是凭借词形用来传情达意的要素,都应属于词义的范围。尽管它们的独立性不一,重要性各异,与词形联系的密切程度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存在价值。对词的所有意义内涵进行粗略的划分,可以有

7、以下四种类型:一、词的表层义表层义是词的有确定的指称对象(包括纯客观的指物义和凝结在其中的主体意识)、有独立使用价值的意义。如“人”的“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人的品质、性情”,“人的身材健康”等义。又如“老”的“年岁大、时间长”,“经常”,“极、很”,“排行在末了的”等义。词的表层义与词的语法形式、语音形式的联系具有直接的、专用的、独立的特点。“直接性”是指一个词义依附在词形上才得以使用。词形直接负载表层义进行运转,并有时随着表层义的转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动,如“扛”gang与kang的音异,就是对是手举义还是肩负义在语音形式上作

8、出的反应。词义与词形的结合不凭借别的媒介起作用。“专用的”是指一个词的表层义必定拥有自己独自的词形。一个词形也总是拥有自己专有的词义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