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器官移植 n 一、器官移植概述 n器官移植

第五节 器官移植 n 一、器官移植概述 n器官移植

ID:14594100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第五节 器官移植 n 一、器官移植概述 n器官移植_第1页
第五节 器官移植 n 一、器官移植概述 n器官移植_第2页
第五节 器官移植 n 一、器官移植概述 n器官移植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五节 器官移植 n 一、器官移植概述 n器官移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节器官移植一、器官移植概述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是用一个具有完好功能的器官置换一个人由于疾病等原因损坏而无法医治的脏器,来抢救该病人生命的治疗方法。n1905年,美国籍法国学者阿历克西斯、卡雷尔(A.Carrell)把一只小狗的心脏移植到了大狗颈部,作为器官移植的先驱而获1912年诺贝尔医学奖。1954年,约瑟夫·默里(JosephMurray)在波士顿成功地做了世界上第一例人体肾移植手术。如今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对抗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高效免疫抑制剂的问世,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已大大增加。我国已陆续开展了肾、肝、心、肺、

2、胰腺、胰岛、睾丸、胸膜等器官的移植及相关器官的联合移植。器官移植科学与道德价值生命科学的进步生命伦理的进步一方面,对于生命垂危的人,给他们换上一个功能健康的器官,那么他们濒于死亡的生命得以延续,使有限的生命延长了;另一方面,躯体已经死亡的人,其器官捐献给了他人,他们的器官通过别人的载体而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人生的价值。二、器官来源的法律问题1、器官移植与伦理法律制约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器官的来源问题。器官来源不足涉及的是社会伦理法律问题;国际器官移植立法涉及《器官捐献法》与《脑死亡法》2、器官移植与脑死亡供体器官必须是活器官,这是器官移植的前

3、提。脑死亡概念的确立是器官移植开展的必要条件。日本器官移植与脑死立法。发达国家大多数有相关的脑死亡立法。3、器官移植与器官捐献伦理学背景器官捐献立法原则⑴自愿捐献:这是各国都希望的人体器官最理想的收集方式。⑵推定同意:推定同意(PresumedConsent)是由政府授权给医生,允许他们在尸体身上收集所需的组织和器官。三、器官移植的其他伦理问题㈠供体器官商业化㈡病人的挑择㈢宏观控制㈣活体肾移植生命伦理学概念生命伦理学一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bois(生命)和ethic(伦理学)。第一次使用生命伦理学下的定义是:“生命伦理学是利用生命科学以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

4、事业,同时有助于我们确定目标,更好地理解人和世界的本质,因此它是生存科学,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和创造性的生命开处方,”第五节死亡标准与道德意义背景:死亡禁忌与死的文明死亡的文化禁忌可以从“死”的替代文字看出。“去世”、“永别”、“长眠”、“入土”------不完全统计可能有几十种。正视死亡——死亡文明的转折点。死亡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死亡概念——临终关怀——安乐死的讨论。一、传统标准面临的挑战n心肺死亡标准(heartdeath)。n人类最早的认识是呼吸停止(breathstop)。在中国的俚语中,“断气”、“没气”就是死亡的代名词。n心死标准(hear

5、tdeath)的最早记载可从古代洞穴壁画中所描绘的历料得知。n心死=人死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认识的死亡概念。二、传统死亡标准面临的挑战——n传统死亡标准的缺陷(假死)n生命支持系统(心肺机的临床使用)n器官移植(1967年南非医生巴纳德博士做了世界上第一例人类心脏手术并获得成功,从而打破了心脏功能的丧失可以导致整个机体死亡的观念,大大削弱了人们对心脏的神秘感。)n人工脏器(美国人工心脏)三、二、脑死亡标准的确立n何谓脑死亡(braindeath),是指某种病理原因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致使脑组织机能和呼吸中枢功能达到了不可逆转的消失阶段,最终必然导致

6、的病理死亡。nn全脑功能不可逆丧失。四、第六节临终关怀n临终关怀的伦理学背景n英国人桑德斯博士(Dr.CicelySaunders)在伦敦首创世界第一座养护院(Hospice)后,这种对临终病人的福利设施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形成了养护院运动。这种养护院的宗旨就是“维护生命的尊严,提倡病人的权利”。五、临终关怀理念n临终关怀(hospice)就是对濒临死亡病人的照顾。n其基本的理念包括:n帮助临终病人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纳死亡;n以同情心对待濒死病人;n尊重濒死病人的权利,满足濒死病人的意愿;n重视濒死病人生命品质,维护濒死病人的生命尊严。六、临终医

7、护的基本任务n临终病人的痛苦是双重的。n临终病人医护的基本原则有两方面:n一是以满腔热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临终患者,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与安抚。n二是努力控制病人症状和减轻病人痛苦。七、对临终病人的责任nn㈠控制症状、减轻痛苦n㈡帮助病人接受死亡的事实n㈢掌握说明病情的最佳方式n㈣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n㈤照顾好病人亲属第七节安乐死n一、安乐死的历史与现实nn安乐死(euthanasia)是一个古老的概念。n20世纪60、70六七十年代,安乐死又重新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n1976年首届国际安乐死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会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的代表

8、共同签署了“东京宣言”,该宣言强调应尊重人“生的意义”和“庄严的死”。n在我国,1987年在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