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

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

ID:14594320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_第1页
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_第2页
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_第3页
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_第4页
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曦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 中国的方块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字体,正是这独一无二的方块字造就了无数的书法艺术家。从古至今书法名家辈出,酷好书法的文士们把我国这门独特的书法艺术发挥到了淋淋尽致的境地,让这中华艺术瑰宝源远流长,我国书法实用和审美价值交相辉映,真实地记录着书法艺术的美学与理论的特点。中国书法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瑰宝,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拥有永久性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一,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受教育的权利有少数统治者垄断,因此,书法早期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从早期的甲骨文就可以

2、知道,有条件使用文字的总是极少数代神灵而言的巫史。这就给文字本身蒙上了一种神秘感。从早期的甲骨文和秦朝的秦篆(小篆)到后来的隶书,又发展为章草、楷书、今草等。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极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贤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对文字有了重新认知,历代书法酷好者们把规整的方块字按着自己的意念去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家们逐渐把实用的文字逐渐演变并成为一种美学艺术,让人在轻松自然中获得艺术的熏陶与情趣。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而在书法历史长河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美学体系和规律的总结者建立者应该是王羲之。文字发展

3、到魏晋时代,书法早已脱离了单纯的书面文字的功用,变为传达书家个人魅力的理想载体,这时王羲之的出现,可以说是开辟了表现个人风格的新纪元。王羲之出生在世家大族,在上层统治阶级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这些外在的条件,王羲之却看得很轻,他有名士风度,他敢于蔑视封建礼教,把个人的才情作为最珍视的对象,王羲之对国家意志的樊篱做的革命性突破。他在创作自己的书作时,没有“书同文”的大统一的政治使命在身,他关心的是个人存在的终极意义。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羲之在这鼎盛时期得到艺术的灌溉,成位古今书法艺术的一位巨匠。王羲之不但是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书法

4、革新家,王羲之在书法传承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他的书法具有古质的风格,唐张怀瓘称之为“耀文含质”,“动必中庸”。在王羲之以前,汉字书体上承汉魏,已开启今体草、行、楷书的体式,但以钟繇、张芝为代表的书体,尚未脱尽隶意,稚拙古朴。王羲之则顺应书体发展的趋势,引入时代审美意趣,在精研钟、张书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他将前人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加以总结、消化、吸收、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的揭示书法技法和理论内在规律的美学思想和体系,进而形成了一般的理论层面和技法层面上的规律。王羲之还广泛地从汉魏以来群众的书法作品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把散见于前代和当世的书

5、法作品中的创作性因素集中起来,经过提纯、总结和艺术加工,融合统一在自己新的艺术创造之中,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到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王羲之兼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自此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因此也创造了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美轮美奂,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如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一句来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6、         王羲之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而且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他的《兰亭序》文采飞扬,是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故事: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行“修褉”盛会,其间诸人流觞饮酒,赋诗酬唱,畅叙情怀。酒至半酣,王羲之已经醉眼朦胧中被友人们要求把当晚的聚会情形书写下来,是王羲之乘着酒兴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千古奇书《兰亭序》就此诞生。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后,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兰亭序》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自己也

7、叹为不可企及。看来书法创作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是有其偶然性的。在一特定的氛围、条件下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有时再重复一遍很难再现原来的面貌。《兰亭序》作为这次雅集的序文,其文心与书艺,都体现了晋人的风骨,是中国文人对人世和自然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序文传达的深沉的历史感,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这种“人生不满百,却怀千岁忧”的忧患意识,的确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而他乘兴所做的这篇杰作,也因此成为千古绝唱,字字精妙无比,若有神助。行笔轻重疾徐,迭宕起伏;笔断意连,法度谨严。结体欹正相间,遒媚劲健,长短配合,疏密相间,深得似欹反

8、正、若断还连之妙。由此,这篇杰作,奠定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行书风格,后经千百年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