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

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

ID:14597863

大小:4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9

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_第1页
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_第2页
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_第3页
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_第4页
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经典同行 步入幸福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经典同行步入幸福人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经常听到教师同行在抱怨:“现在做教师最辛苦了,我们当教师是选错了职业入错了行。”其实,这句话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深有感触,它道出了当教师的辛苦和无奈。但是既然做了教师,改行是很难的。如果一直用这种不平衡的心态来工作的话,我们就会滋生很多烦恼,我们的路就会越来越窄,甚至未老先衰。那么怎样使自己转变心态,幸福快乐起来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学者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老师在书中引经据典,纵贯古今,以朴实而灵动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做一个幸福

2、的教师这个深奥的主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人感觉到一种释放压力并开始放松的神奇作用,并使人得到启迪和教益。这本书记录了陶老师的三个讲演,我用三个板块分别谈谈自己对每一个讲演的体会。行有于力则以学文陶老师的第一个讲演的题目是《读书有与教师生命成长》,主要讲述了读书可以提高个体的生命价值,并且列举了大量鲜活的实例,充分说明了读书带给人深远的影响是幸福人生的源泉。所以我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这一内容读后感的小标题。在第二讲中,陶老师讲了“读书走向:取法乎上”这一内容。文中的一点引起我的思考:与狼共舞------远虑无忧。其

3、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如果仅仅看到目前能够胜任教师而裹足不前的话,晚上十年八年,以至更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有力不胜任的感觉,甚至在无情的竞争中被淘汰。”对于这段话,我有深刻的同感。近几年来,我渐渐感觉到一种危机,压力越来越大。一是来自周围同行的压力,我明显感觉到一些年轻教师精力旺盛,年富力强,在工作上、学习上渐渐超过了我,我有点赶不上趟。二上来自学生的压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能及时做出明确解答。虽然我可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思考一下再解决吧,但是我当时说这句话时是多么的心虚,多么的羞愧。“如果你不改变,你就被淘汰”,这句忠

4、告并非危言耸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如果我们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我们的奶酪将被端走。陶老师还提到自己“为六十岁做准备的计划”,他在四十岁时就提前为自己的一生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读书规划,要读那些书,读多少。就是为自己的将来做文化储蓄。前一段时间,我曾聆听过陶老师的报告,他已经退休了,但精神饱满,面露微笑,温文儒雅,妙语连珠,侃侃而谈,其大师风采,令听众折服。今天看来,陶老师的文化储蓄很成功,他拥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所以他永远是幸福快乐的。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该为自己的六十岁做怎样的准备?我们的六十岁该是怎样的

5、精神状态?我经常对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位勤劳的少年,那么你将来就有一个安定的中年和一个幸福的晚年;如果你是一位懒惰的少年,那么你将来就有一个忙碌的中年和一个悲惨的晚年。”仔细想想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对我们自己说的呢!在第三讲中,陶老师主要讲了“读书的内容”这一话题。特别是中国经典的学习方法——诵读结合,我有新的认识。我一直认为,“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习经典,只要多读就可以了。如果背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点得不偿失。当我读了这一讲后,我明白了,背诵是当今我们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陶老师在49岁时,背诵了《论

6、语》大部分的篇幅。还有后面讲到的读书背书的沈红旗老师,腹有诗书的苏静老师,他们都背诵了大量的经典篇章。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提升了思想境界,实现了生命的飞跃。我家里也有《论语》、《中庸》、《老子》等书,但都整齐的摆在书架上。我从不翻看它们,它们已蒙上厚厚的尘土了。今天再想一想,真有些愧对它们。知道了背诵的好处,我们就应该把它们请下书架,好好的背一背。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熟背经典。第六讲的题目是《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陶老师称读写是生命成长的双翼,“有之则必然,无之则必不然。”强调了读写对生命成长的重要

7、性。文中还列举了有突出成就的典型人物。快乐写作的黎志新老师,她和我差不多年岁,在工作之余,每天坚持读写,仅2004年就写了36万字。山东沂水的杨同杰夫妇,三次自费考察黄河,白天很累,晚上在蜡烛下整理资料,记录当天的考察情况。获得了“黄河百科全书”和“中国法布尔”的称誉。吉林市一小的小曼老师常年笔耕不辍,已有《小曼老师讲故事》出版。还有陶老师自己,每天坚持读写,享受快乐。如果把这些人物成功的故事一一罗列起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成功的根源在于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读写。日积月累,锤炼了写作的好本领,下

8、笔成文,一气呵成。我们经常说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作文像白开水,索然无味。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老师喜欢写作吗,老师的写作水平又如何?我们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我们老师是怎样读书的呢?老师天天写日记吗?我在去年做过一次试验,我给学生出了一个习作题目《我给老师来打分》,同时也给自己出了一个题目《我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