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短文两篇讲学稿

15、短文两篇讲学稿

ID:14608460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15、短文两篇讲学稿_第1页
15、短文两篇讲学稿_第2页
15、短文两篇讲学稿_第3页
15、短文两篇讲学稿_第4页
15、短文两篇讲学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15、短文两篇讲学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5、短文两篇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文学知识。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5.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6.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7.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二、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jǔ

2、jué)狡黠(xiá)伦理  味同嚼蜡滞碍阐证吹毛求疵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五、探究课文内涵: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人

3、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7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生1:《谈读书》是培根哲学智慧和治学经验的结晶。文中的观点很精辟,见解很深刻,特别是“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一观点,实乃真知灼见。因为

4、读书,我们从狭隘走向宽容,从无知走向通达,从单调走向丰富,从自我走向宇宙,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我爱读书!六.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⑴ 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

5、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⑵ 道理论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排比修辞) ⑶ 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七、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八、小结:7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一面帮着我

6、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死。                                                        ——【苏】高尔基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5.作者最后告诉我

7、们应该怎么做?6、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7、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三、列出阅读提纲:7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树立靶子 :对任何问题都“不求甚解”是不对的。   作分析:摆出曲解“不

8、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全面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诸葛亮阐释“不求甚解”全面解释“不求甚解”陆象山“未晓处且放过”           表明观点:强调书必须反复读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