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

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

ID:14652137

大小:217.50 KB

页数:147页

时间:2018-07-29

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_第1页
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_第2页
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_第3页
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_第4页
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洛阳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研究1、相关定义1.1、概念的诠释与发展2.1.1原真性概念的解析2.1.1原真性概念的解析“原真性”一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它并不属于文化遗产领域的专用术语,早在文化遗产理论出现之前,就应用于伦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领域[5]。直到1964年5月通过的《威尼斯宪章》中提到:”重修要以原始资料和原真的文件为基础”,”将它们以充分完备的原真性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原真性”的概念才首次被引入世界遗产界[6]。后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77年发布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明确指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经受”原真性”检验,并将原真性概念运用到

2、文化遗产保护和认证评析的实践中[7]。自此,原真性概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受到各国遗产界学者的高度关注[8]。“原真性”在英文辞典的释义中,包含有原初的、真实的、可信的三层含义。长期以来,学者们将”真实性”与”原真性”等同看待,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术研究中。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它的本义是表示真实的、而非复制的,原生的、而非仿造的,原始的、原创的,具有确实、可靠性。经仔细推敲,真实性只表达出真实的和可信的两层含义,而原初的这层含义却没有被体现。”原真性”一词中的”原”与原初的这层含义相对应,”真”就与真实的、可信的这两层含义相对应,因

3、此完整的表达了这三层含义(见图2.1)。原生性原始的真实性原创的原真性确实性非仿造可靠性非复制图2.1原真性概念图解图片来源:作者自制-8-硕士学位论文目前,世界上对原真性的理解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比较看重利用,它不注重遗产的原真性问题,大肆拆真造假,制造赝品造成千篇一律;另一种倾向,一味强调保护,以遗产原真性的绝对重要性作为核心,对遗产资源进行文物式保护,忽略了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这也带来了相应的弊端。当然,东西方由于历史背景,发展状况的不同,对原真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东方对原真性的认识看重的是无形的价值,而西方则看重有形的历史物质特征。不过它们存在一条共识,即关注于

4、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价值,文化情感价值和功用价值”,这是一条具有普遍适用性价值的核心原则[9]。当然,迄今为止各国对原真性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差异,关于它的发展与完善正在不断的进行。总的看来,近几十年国际遗产保护的文献中关于遗产保护观念的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原真性概念的演变过程,即从物质遗产本身到物质遗产的非物质元素,从遗产价值标准的欧洲化到遗产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从遗产保存到遗产保护与利用多种方式并存,并开始关注遗产与人的关系,关注文化与自然的关系。1.2、农耕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在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农耕文化不仅对我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

5、了极大的贡献,农耕文化连绵不绝,各种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截止到现代社会,农耕文化依然是农村社会主要的精神文化资源与文化形态。1.3、概念缘起文物古迹是由”文物”和”古迹”两个要素构成的复合概念。文物古迹概念的产生,起于”文物”。在古代,文物是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李晓东所著的《中国文物学概论》将文物界定为”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8]。”这种理解综合了”文物”和”古迹”两个实物的信息,将文物区

6、别于两个基本类型,即遗物和遗迹。1.4、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念文物分为两类,即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文物建筑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范畴,它是人类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建筑艺术的结晶。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物建筑见证了城市历史的发展,传承着历史的文脉,承载着城市的兴衰和生长的痕迹。文物保护单位是文物建筑的保护形式,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将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加以重点保护[4]。所谓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并公布要实施认真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依据其不同的历史文化价

7、值,文物保护单位分为不同的级别,分别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包括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文物普查登记在册的文物建筑。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根据其价值,一般分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三个级别,分别由国务院、省、县(市)人民政府公布。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类。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建立”四有”:即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挖制地带,设立保护标志,建立科学记录档案,建立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