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

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

ID:14653181

大小:5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9

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_第1页
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_第2页
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_第3页
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_第4页
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务人员专书阅读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年之書》閱讀心得壹、前言一、選讀動機(一)探索老化的目的與意義老年是生命的課題之一,老去是生活在時間中必然的結果,而依照經建會的推估,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將於2025年上升到20%以上,達聯合國定義的「超高齡社會」,面對每5人就有1人是老人的未來,老年議題已成為公共課題,而對個人而言,老化更是人生整體的一部分。儘管科學的研究與醫療生技,改寫人類生命的生物可能性,若是我們無法安然面對時間的流逝,可能會對老年恐懼不已,並懷有模糊的焦慮與意義的失落感。我們不禁想問,老年階段是美好的嗎?養大小孩或退休後,人還有事情可做嗎?靈性成長的

2、道路為何?老年生活是積極的、有目的的、有意義感的,抑或是孤獨的、寂寞的、失敗的?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或者答案很模糊。不過我和大部分的老人一樣,都期待自己的老年生活,就像是國內那群平均八十五歲摩托車的不老騎士一樣,有做夢的勇氣,能夠騎車環島圓夢(註1)。因為年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對人生的諸般現實,能在內心裏鼓起勇氣加以面對。翻開這本《老年之書》,它似乎對”老年”深有見地,11應能擴大老年意義與目的的個人追尋,遂引發我的閱讀動機,希望藉由本書的閱讀,一窺老年箇中意涵,勾勒出個人耳目一新的人生地圖。(二)學習如何入老

3、論語子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是對現在的我而言,「四十」是一人生的重要關卡,人生過了前半段,回顧以往,思索未來,仍然無法得知生從何而來,死從何而去,每日汲汲營營,肩負著各種角色、義務與責任,處處都是困惑與不安,遑論「五十而知天命」。尤其現代化的社會,「新」勝於「舊」,「年輕」勝於「年老」的偏見,更造成我們對老年的逃避心態。然而「老年」是生命中必然的結果,無論如何抗拒,它仍是我們中間的一員,一味強調青春年華的美好,老是熱戀過去,只會抑制人們在晚年的靈性成長與心理成長,心裏也必定充滿著對死亡的恐懼。因此,我們應該帶著安身

4、立命的態度,正視年老,學習如何入老,探索老年的歡樂、苦痛和神秘,獲得有關對於老年生活、目的及意義感的啟發,才能不斷地追求自我的了解與成長,那麼選讀本書不再是因為人一定會老,而是早已變老,更要及早學習入老。二、本書基本架構本書總頁數592頁,是本相當有份量的書籍,在涵蓋的文類上甚11為廣泛,有小說、詩歌、回憶錄、散文、兒童故事,有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反思,有非洲與日本的傳說,有聖經和古蘭經的片段,也有科學和醫學的字句、段落。而書中文選傳達出老年生活與經驗過程的複雜性,有歡樂、恐懼、苦痛,也帶著愛與慈悲、謙卑與自知,因此

5、每篇文章作者對年老的體會與描述都是不同的,這也呈現出老年經驗的多樣面貌,以及個人主觀經驗的異同。在時間的長度上,本書內容可上溯到西元前二千六百多年前黃帝內經,西元四、五百年前的羅馬、中東、印度薄伽梵歌等古文明留下來的經典文學、詩歌、文論,下可至20世紀各領域如文學、心理、社會、醫學等重要的表性人物如榮格、弗洛依德、赫塞、愛默生、馬奎斯、谷崎潤一郎、孔子等大文豪,大思想家的文字。在空間的廣度上,從東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重要的人類遺產經典均涵括在內。《老年之書》係由曾獲普立茲獎提名的湯瑪斯.科爾(ThomasR.Cole

6、)與瑪麗.溫克爾(MaryG.Winkler)所共同編選完成,為顯示本書編選的權威性,特以牛津版老年之書名之。本書架構分為七章,以「階段/旅程」、「變遷/變形」、「孤獨/寂寞」、「工作」、「愛神/死神」、「身體/精神」、「記憶」等面向,編選了與主題切合的各類作品。該出版社於書末附加說明,本書英文版原共有九章,由於篇幅過多,刪除其中二章,即第三章之<世代>(Generations11)與第七章之<歡慶與哀嘆>(Celebration/Lamen),因此對於這兩章議題有興趣的讀者,或許可以尋找原文書,深入品味一番。貳、本書重點歸

7、納本書共分七章,第一章的主題「階段」、「旅程」,把人生看成一個整體,是一種看待時間意義的方法。本章大體又分為五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對該主題都有不同的闡述,有些說明人生是段旅程,從人的中期移向晚期的意象,就像是搭上末班車,行向天國之路,如同「人生晚年所通向的不是船難,而是歸港」。有些篇章則是呈現人生階段的看法,如中國孔子《論語》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時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距。」;另也有從醫學的思考角度探討人生階段,如《黃帝內經》說明養生之道在於根據節氣變化而謹慎躲避,在思想上要安閒

8、清靜,不貪不求。最後以凱瑟琳∙雷恩(KathleenRaine)和惠特曼(WaltWhitman)的詩傳達老年的寬廣與感恩。第二章的主題「變遷/變形」,主要探討人在時間中無可避免的變化,非人類努力所能抵抗,老化雖是生理的改變,也是心靈邁向成熟、自我實現的表徵。《西藏生死書》說「有生必有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