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ID:14653741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_第1页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_第2页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_第3页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目前草甘膦应用浪费问题严重,本文对国内外草甘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施药最适期的选择,施药技术,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合理混用技术等进行了论述,以其得到更经济、更广泛的应用。草甘膦是性能优异的除草剂品种之一,自1974年在美国获得登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6~1997年,以草甘膦为主的有机磷类除草剂,年平均销售额达到了22亿美元。目前,草甘膦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仍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中国是草甘膦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年生产原药约2万t(折纯),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草甘膦以其杀草谱广,毒性低,在杂草体内易于吸收和传导,对环境

2、生态安全等优点,仍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孟山都等公司投入巨资,研究出了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等一系列作物,进一步促进了草甘膦广范围使用[1,2]。然而,在草甘膦等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药剂的利用效率很低,在许多情况下未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3~9]。据估计,在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25﹪的农药因使用不当而浪费,在我国则高达60﹪。如何提高农药的应用技术,充分发挥农药的生物活性,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浪费,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草甘膦是典型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应用技术要求较高。现将目前国内外对草甘膦应用技术的。研究综述如下。1最适施药期的选择在多年生杂草防除时,只有药剂最大量地传导到

3、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彻底的除草效果。草甘膦在杂草体内的传导是随光合产物从韧皮部输导到生长代谢旺盛的部位,属于由“源”向“库”的输导[9]。多年生杂草生长前期,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有机物消耗多,而叶面积小,光合效率低,有机物由下而上传导为主。生长中后期地上部生长减慢,消耗小,光合效率提高,光合产物由上向下传导。Bowmer研究了空心莲子草植株大小对草甘膦吸收与传导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的植株(11对叶)14C-草甘膦传导至根茎中的总量明显多于小的植株(5对叶)[10]。江国铿研究表明,草甘膦防治荻的效果8月份施药优于6月份施药[11]。孙锡治试验表明,草甘膦防治白茅的效果也是3叶期施药最佳。徐声

4、杰总结了草甘膦在森林防火带清理方面的应用技术,其中施药的最适期为4~6月[12]。因此,多年生杂草生长中后期施药有利于药剂向下传导,是使用草甘膦的最佳时期[12]。在我国,施草甘膦时对杂草生育期的选择往往不够重视,是未取得杂草最佳防除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2讲究施药技术施药技术对草甘膦除草活性的发挥影响很大。药液浓度和雾滴大小对于药剂的吸收与传导有关。Bowmer研究了两种雾滴大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中的吸收与传导影响。结果表明有效药剂高浓度(5.03g·L-1)细雾滴(20μl)更有利于草甘膦的吸收,吸收率比对照增加16﹪,但往地下根茎的传导量与有效药剂低浓度(1.06g·L-1)粗雾滴

5、(1.0μl)差异不大[10]。LiuS和Robert研究了草甘膦在杂草中(Populustremuloies)的吸收与传导,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均增加[8]。对水量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Stahlman研究了喷液量为93、187、374、561kg·hm24个条件下,草甘膦防除阿拉伯高粱(Sorgbumbicolor)的效果。温室及田间的试验结果表明,以93kg·hm2的喷液量除草效果最好[7]。孙锡治试验表明,草甘膦防治白茅时,每667m2药液量15kg的效果明显优于30kg和60kg的效果。因此,草甘膦宜采用高浓度、细雾喷施,才能取得最佳的除草效果[3,

6、6,13]。在我国,施药时每667m2的对水量往往在60kg以上,未能取得最佳的除草效果。3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温湿度、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的发挥。研究表明,气温从24℃提高至35℃时,宿根高粱对14C-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1倍。Klevorn研究了土壤温度为7、12、18℃条件下14C-草甘膦在匍匐冰草中的分布,结果表明7℃时基芽中草甘膦的量少,18℃时最多,但14C草甘膦向根茎中传导的量在土温12℃时最多[14]。空气相对湿度大时,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和传导。空气相对湿度从40﹪增至100﹪时,棉花对草甘膦的吸收和传导量约增加3~6倍,狗牙根对药剂

7、的吸收和传导也明显加快[15]。土壤含水量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代谢,因而不利于药剂的吸收和传导。Klevorn研究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从33﹪、22﹪、15﹪下降时,14C-草甘膦从匍匐冰草叶片吸收的量和向基部传导的量均随之下降[14]。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影响药效的原因是引起气孔的关闭和光合能力的下降,伴随内源激素和膜功能的变化。因此,在气温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大、土壤含水量充足时施药有利于草甘膦生物活性的发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