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3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3

ID:14675373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3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3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3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华北大家教中心家教电话:010—62561255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1.下列哪些说法符合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生产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①导致耕者无其田②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③容易激起民众暴动④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豪强霸占良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4.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技术先进,生产集中5.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含义是A.取消一切商业经济活动B.限制与外国贸易往来C.限制私人商业经济活动D.一切商品均实行专卖6.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A.①②④

3、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史上进步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下列事件或现象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的是()①洋务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A.畸形的社会性质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封建势力的破坏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10.在中国社会

4、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八大的基础上又有新认识,表现在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家教电话:010—62561255清华北大家教中心家教电话:010—62561255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2.探

5、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中共八大的召开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3.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了以下材料:(1)“一五计划”重工业成就统计表(2)大跃进时期流行的口号(3)当地近30年来城市面貌变化图片(4)中共八大以采党的会议文献你认为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主题最贴切的是A.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D.建国以来重工业发展史14.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五十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

6、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15.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①过渡时期总路线②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③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家教电话:010—62561255清华北大家教中心家教电话:010—62561255第II卷(非选择题)(共1题,20分。)16.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孕

7、育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带动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材料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形容汴京(今开封)商市的繁荣时,使用“市井最盛”、“处处拥门”、“车马闻拥,不可驻足”一类的词汇,最热闹处,市人通宵达旦,往来不绝。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材料三北宋时,辽、西夏、东南亚、阿拉伯等地的商人也带着特产的商品入市兜售。(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