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

ID:14684065

大小:10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_第1页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_第2页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_第3页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_第4页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各种传动结构形式的认识;了解它们所组成的传动系统。2.根据传动系统的需要,学习怎样合理选择轴系部件。3.了解轴承部件的装配、固定、调整和密封。4.通过对实物的组装和测绘,为正确设计传动系统、合理选用轴承部件和密封元件加深感性认识。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五种传动副:直齿圆柱齿轮2个、斜齿圆柱齿轮2个、螺旋齿轮2个、锥齿轮2个、蜗轮蜗杆各一个。2.两种轴承:四个深沟球轴承、四个圆锥滚子轴承。3.六种密封元件:毛毡圈、橡胶油封、迷宫式油封、回油螺纹式密封、O型圈密封、密封垫圈。4.四根传动轴及轴套和调整垫圈。5.四个轴承座和6个轴承

2、端盖。6.一个箱体。7.一把卡环钳子、一个铜棒。8.扳手、螺丝刀、卡尺、钢板尺各一把9.木锤。 三、试验内容和安排:1.由教师指定或自选一种传动组合方案(参考附图1~9)。2.根据所确定的传动方案,选出所需的传动零件和轴。3.根据传动零件的受力方向,选出所需轴承。1)如仅受轴向力或受轴向力很小时,应该选用深沟球轴承。2)如轴向力较大时,应该选用圆锥滚子轴承。这种轴承必须成对使用(正装或反装),放在轴的两端各一个或轴的一端两个,另一端放其它型号轴承;也可悬臂布置。但这种轴承间隙必须调整。[注]轴承的种类很多,应根据受力特点合理选用。本实验箱仅提供两种常用的轴承供选用。4.选

3、择轴的支承方式1)两端固定式(参考附图11)这种结构一定要考虑到轴的热变形,在轴承与端盖之间留有间隙δ,其δ值的大小与工作时的最大温度、轴的长度及热膨胀系数有关。在轴承端盖与箱体端口间加调整垫圈来保证δ=0.2~0.4值的尺寸。2)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式(参考附图12)3)悬臂式支承(参考图附13)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同在轴的一侧。此类轴承组装时一定要考虑留有游隙,因为径向间隙组装后难以测量,换算成轴向间隙,测量较方便。一般轴向间隙,在轴承内端面加以调整垫圈来保证。5.轴承的配合与固定1)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或箱体)配合不宜过紧,工作时外圈能够微动,使外圈滚道磨损均匀,可延长轴

4、承使用寿命。外圈的固定参看附图11、13。2)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较紧,尤其是在传递大功率时,应采用过盈配合。安装时,要将轴承在油中预加热,且在拆卸时要用轴承抓子,装配时要用压力机。使用本实验箱时,因考虑到轴承要经常重复拆装,所以不宜配合得过紧,以免拆卸困难。轴承内圈的固定(参考附图10)可采用卡环、轴端挡圈、锁紧螺母、套环等。6.密封结构的选择密封的可靠性是传动系中的难题之一,因为要旋转就必须有间隙,而有间隙就会漏油。既要有间隙,又不能漏油,必须采取密封措施。密封结构型式很多,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本实验箱仅给出几种常用的密封结构,供试验中选用。端口密封(参见附图14),

5、有O型圈和密封衬垫。间隙密封(参见附图15),有迷宫式和回油式。接触式密封(参见附图16),有毛毡圈和油封式。 四、实验步骤1.根据设计方案,选出合乎要求的齿轮、轴、轴承、轴承座、密封件等,先进行清洗。再对它们的主要尺寸进行测量,将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2.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传动系统的组装。3.在组装过程中,应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检查。4.组装完毕并经教师认可后,画出装配草图。拆卸所组装的传动系统,将所有零件整理装箱。交实验室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开。 五、思考题1.轴承类型应如何选择?2.轴向力是通过哪些零件传递到支承座上的?3.轴的支承方式如何选择?4.轴承内外环采用什

6、么固定方式?5.轴承如何安装和选择? 六、填写实验报告    附图1至16                                            传动装置组合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 姓 名 实验日期 同组人 指导教师 成 绩 `(一)(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纪录:1.1.主要零件尺寸表名称尺寸齿轮齿形:齿数:模数:轴与齿轮配合处直径:与轴承配合处直径:轴承型号:内径:外径:宽度:轴承座内径;外径:宽度:轴承盖内径:外径:宽度:密封件内径:外径:材料: 2.2.主要零件的作用和功能 名称作用齿轮 轴 轴承 轴承座 轴承盖 密封件  (三)绘制所组装的

7、传动图。(绘图的要求可根据课时长短和教师安排决定)。          (四)回答思考题1.轴向力是通过哪些零件传递到支承座上的?    2.轴承内外环采用什么固定方式?    3.轴承间隙如何调整?    (五)收获和体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