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

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

ID:14704424

大小:8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_第1页
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_第2页
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_第3页
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_第4页
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削双线梯形螺纹的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题车削双线梯形螺纹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授课日期班级地点授课教师课时2009、1008车工机加工实训室辛萍1学时学习领域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目标群体车工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单元双线梯形螺纹主要行为车削双线梯形螺纹部分行为学习双线梯形螺纹的参数、计算、测量学习环境小组学习双边活动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集中注意,引起兴趣;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动作技能目标运用观摩对比认知目标理解正确分线对车削螺纹的重要性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理解双线螺纹的形成,掌握正确的车削方法社会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集

2、思广益,团结协作、参与竞争能力。方法能力对比观察,分析比较;知识运用、作图计算。教学方法图例分析法;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相结合。课前准备视频,实物展台、图纸、分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导入新课课题二双线梯形螺纹一、线数、螺距与导程1、螺纹的线数螺纹有单线和多线之分。沿一条螺旋线所形成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沿两条或两条以上在轴向等距分布的螺旋线所形成的螺纹称为多线螺纹2、螺距P导程S与线数n的关系螺距是指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导程是指在同一条螺旋线上的相邻两牙在中径线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单线

3、螺纹:导程=螺距多线螺纹:导程=螺距×线数提出问题展示图思考回答问题观察图例综合归纳通过提问引入新课通过图例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二、螺纹各部分尺寸计算外螺纹大径d公称直径中径d2d-0.5P小径d3d-2h3牙高h30.5P+ac内螺纹大径DD+2ac中径Dd2小径Dd-P牙高Hh3牙顶宽ƒ、ƒ´0.366P牙底宽W、W´0.366P-0.536ac牙顶间隙P1.5-56-1214-44ac0.250.51卡片展示总结归纳观察实物卡片引导观察小组对抗教学内容三、车削方法1、车床的调整(1)检查尾要轴线是否与机床主

4、轴旋转中心一致,若有偏差将会使车削后的螺纹产生锥度。(2)调整好中、小滑板的锲铁间隙,保证在精车时不产生扎刀现象。(3)校正小滑板移动轴线与主轴线平行,避免产生分线误差。(4)检查开合螺母与车床长丝杠的配合情况,以防由于配合间隙过大而引起爬齿现象。(5)检查中小滑板丝杠刻度盘是否有滞转现象,确保车削精度的有效控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2、车刀几何角度的确定首先应分别刃磨好粗、精车车刀,粗车刀刀尖角εr=30°-30’,精车刀刀尖角εr=30°,尤其精车刀的刀在角直接影响螺纹的牙型角,所以精车刀刀尖角必须准

5、确。其次,为了快速粗车、顺利排屑,粗车刀可可磨rP=10°~15°的纵向前角,但纵向前角值不宜过大,否则会对牙型角产生较大影响。精车刀纵向前角为0°。再次,螺纹车刀的左、右侧后角的大小关系到刀具强度和锋利并影响螺纹牙侧的表面粗糙度。因此,车刀左侧后角α0L=(3°~5°)+ψ,右侧后角α0R=(3°~5°)-ψ。展示实物卡片提示引导结归纳对比观察分析讨论分组讨论教师讲评教学内容3、分线方法加工双线梯形螺纹,关键是按照合理方法进行分线。我们采用小滑板刻度分线法进行分线。分线时要严格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分线。 •(1)小滑板

6、刻度线处于0位对齐,车第一条线侧面1,根据粗加工要求定出中滑板进刀刻度作记号。在小滑板上确定从0位开始的赶刀量,并作记号。(2)从0位开始计算,将小滑板向前移动一个螺距,车第二条线侧面2进到深度及赶刀量与车第一条线侧面1相同。(3)消除小滑板间隙,摇至第②次记号,车第二条线的侧面3,进刀深度与车侧面1和侧面2二次记号相同,赶到后要从新做记号(4)将小滑板向后摇一个螺距,车第一条线侧面4,进到深度与前几次记号相同,赶刀后记号与第二条线侧面3相同。   展示卡片提出问题对比观察分析讨论分组讨论教师讲评教学内容四、注意问题

7、双线螺纹车削时需注意以下几点:a、在车各螺旋槽时,车刀切入深度应相等;b、车削精度要求较高的螺纹时必须将各槽粗车完毕再行精车;c、在精车时不得先将一个螺旋槽精车结束而另一槽尚末精车;d、在分线时应先精车右侧而将大部余量放在左侧加工,其原因是β0L<β0R,即左侧刀刃比右侧锋利;e、每个牙侧在精车结束前应按最后一次进刀刻度反复切削几次,以消除因切削变形等因素引起的分线误差。。展示实物提出问题对比观察归纳回答分组讨论教师讲评教学内容五、测量方法测量双线梯形螺纹的测量与单线梯形螺纹的测量方法相同,可用三针测量法,或单针测量

8、法。六、操作示范七、学生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布置作业用三针法测量Tr36×12(P6)-7e中径,试计算千分尺读数值练习巩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