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

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

ID:14712584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_第1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_第2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_第3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_第4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有效课堂要从解读教材开始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课堂教学的效益的提高,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探究者、发现者,就应深入研读教材,做教材的知音,反复阅读教材,思考教材说了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与素养,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深度、准确、细致、独到的解读。惟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教学价值,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结合点,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适度超越,

2、使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为什么名师的课堂那么轻松自如,他们的设计是那么与众不同、质朴简约,学生在他们的引导下却能主动探究、生成智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首先能以一个“富有个性的读者”身份去审视、解读教材,发现教材的意蕴和价值。  一、正确解读,把握教材的内在意蕴  解读教材首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做到从“一点上知道一切”,从“一切上知道一点”。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

3、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主题图、每一个生活情境、每一道例题,甚至每一组习题,都要深入研究其编排意图和教学价值。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越透,课堂教学才会越得心应手。  1.解读情境,领会情境的创设意图  情境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知晓“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能使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化”、“物化”,同时又能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感知、建立表象、培养形象记忆,促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助互补,和谐发展。  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的用意也不同。有的情境只是为了引出学习内容,有的情境是为学生提供学习

4、材料,有的情境体现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指明学习方向,有的情境实际上就是例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的现实背景。然而,教材是一种教材化材料,由于教材条件的限制,它并不能全然呈现其完整的思想,设计思路不一定能够恰当反映课程标准思想,教材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也不一定适合教师当时、当地的教学,所以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考察,其中有些地方,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程序化、动态化改造和重构。例如,《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教材中首先安排的是摸球游戏,在编排中,是将4只红球、2只黄球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中如果按教材编排的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球和黄球的个数

5、,再让学生做摸球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里我们就可以对教材进行一些改造。预先不告诉学生红球和黄球的个数,而是将4只红球、2只黄球先放入布袋让学生摸,根据摸球的结果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大,并推断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然后再展示布袋中的球,最后验证学生的猜想。这样来设计便产生了游戏的吸引力,也诱发了一种探究的渴望。  在解读情境时,我们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复叩问中弄清教材中情境的创设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学,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领会情境的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和资源,才有可能改造它、替换它。  2.解读

6、例题,明确例题的教学价值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规范性、典型性。通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且能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我们要舍得花工夫去研究所教例题在本节或本单元的作用。例如,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这部分内容有这样一个例题:“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这一例题是通过形象化的图让学生解决“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记作什么”这一问题的。书中用直观的图让学生观察、理解了位置关系,有效地支持学生体会并理

7、解抽象数的关系,有利于理解第三学段数轴的特征,也让学生再次体会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分别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3.解读习题,揣摩习题的编排用意  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能配合例题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在解读教材时,对习题的作用及难易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弄清它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比如,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中有一道习题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要求把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其用意就是在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分数与

8、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在教学时又进行了变式对比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