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

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

ID:14725900

大小:7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30

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_第1页
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_第2页
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_第3页
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_第4页
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易古歌‘婚姻与卜筮’主题之诗情画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周易》古歌之詩情畫意-「婚姻與卜筮」篇壹、前言  《周易》是我國現存最古,也最難理解的書,歷來解《易》者,不外乎義理、象數、哲學的角度,甚至以其為群經之首,百學之源,賦予《易經》崇高的地位。但是自顧頡剛先生另闢徯徑,研究卦爻辭的故事後,高亨先生也直探卦爻辭的文學價值,而李鏡池先生更是直接以說《詩》之法說《易》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7月),頁38-50。,對於《易》中古代歌謠已有所察覺,例如在其《周易通義》一書中,對於《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2、有攸往,主人有言。」明白指出:「爻辭前四句是一首民歌。」李鏡池:《周易通義》,(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9月),頁71。從此《易經》有了全新的開展與研究角度。  《周易》一書廣泛地記錄西周的社會生活,包括祭祀、漁獵、戰爭、婚姻等,含有豐富的社會史料、哲學思想與文學價值,但是本文僅從詩歌的角度來看待《周易》,既然是詩歌,就有其獨立自足的意象符號系統,而意象又來自於表象,即人們對客觀外物基本、初步的感知。至於意象運動,其最終目的則是創造詩的情境,將詩人的情感、意念與客觀物象交融合而為一。吳曉:《詩歌與人生:意

3、象符號與情感空間》,(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3月),頁1-22。  《繫辭傳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以明吉凶。」聖人觀察各卦的「象徵意義」,作成六十四卦,並寫下吉凶。詩人以形象來思考,他並未證明真理,可是真理卻因而顯示出來。這種將形象思維化為語言文字的形式,於《周易》中隨處可見。161  《易經》內容包羅萬象,本文僅探討與婚姻、卜筮有關之部份,希望透過意象與藝術手法的分析,探討《易經》古歌的原貌。自有人類以來,兩性關係便是必不可少的最自然的關係,但是在原始社會中為滿足單純性衝動的行為,並不具

4、有社會意義,因為個人只是集團的一份子,必須考慮家族的發展與和諧,於是漸漸演變成所謂的婚姻觀念。至於占筮則是因為任何初期文明民族,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皆是混沌不明的,因此他們崇拜自然,並因而衍生出「神」的觀念,為了求得天人的對應,以及安身立命之道,於是占筮之術應運而生。對於這兩部份,本文希望能由詩歌的角度予以重新詮釋。貳、《周易》古歌「婚姻」主題之析評  《周易》保存了原始社會的婚姻遺風,有對偶婚與劫奪婚,對偶婚的記載尤其詳細,闢如《屯》卦描寫的是求婚,《賁》卦描寫的是納采、親迎的過程。《歸妹》寫姊妹共夫……。

5、至於劫奪婚,則因時間的移轉而演變成較文明的方式。《左傳.昭公元年》:  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犯懼,告子產,子產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於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  此當與戰爭有關,歷史上不乏因戰爭而俘獲美女,而由強勢者得之之事。然而戰爭並非常態,掠奪亦不能行於與己友好之部落,因此便演變成娶女前給予錢財的買賣婚姻形式,如《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而《周易》中多次提及「匪寇,婚媾」,即是由掠奪婚所演變而成的。  《禮記.郊特牲》:「天地合,而後物興焉。

6、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婚禮自古至今,皆為人所重視,但是先秦時代「禮不下庶民」,「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主要用於貴族階級,庶民百姓可自由變通,不必嚴格遵行。《易經》中關於婚姻的部份,雖未有《儀禮》所記載的六禮之名,但卻依稀有其實,例如:《屯.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賁.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一、屯(坎上震下)(婚禮之歌)(一)古歌161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乘馬,班如。求婚媾。屯其膏。乘馬,班如。泣血,漣如。(二)韻腳「邅」、「漣」皆廣韻先部,上古韻先部。

7、「班」廣韻刪部,上古韻寒桓部。「寇」、「媾」皆廣韻宥部,上古韻蕭部。「膏」廣韻豪部,上古韻豪部。「班」廣韻刪部,上古韻寒桓部。據黃季剛古韻二十八部之說,先、寒桓二韻旁轉諧韻,蕭、豪旁轉諧韻。(三)考釋◎屯:聚也。《序卦傳》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廣雅.釋詁》:「屯,聚也。」《楚辭.離騷》:「屯余車千乘兮。」王注:「屯,陳也。」洪興祖:《楚辭補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4月),頁81。《周易通義》:「屯,借為囤,積聚也。」李鏡池:《周易通義》,(北

8、京:中華書局,1981年9月),頁10。(以下所引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屯如,邅如:猶豫不進的樣子。《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屯邅盤桓謂初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8月1版,叢書集成初編本),頁66。本文以下所引魏晉十三家之說均用此版本,不另作註。《廣雅.釋詁》:「邅,轉也。」《楚辭.離騷》:「邅吾道夫昆崙兮。」王注:「邅,轉也。」(頁77。)《周易正義》:「邅是邅迴,如是語辭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