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 教案

《静默草原》 教案

ID:14737304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静默草原》 教案_第1页
《静默草原》 教案_第2页
《静默草原》 教案_第3页
《静默草原》 教案_第4页
《静默草原》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默草原》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静默草原讲读课2012—11—30姜宏安城中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静默草原》(2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识记生字相关课程标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草原的特点,并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及人生哲理,学习并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3、通过本课的学习,并比较《敕勒歌》,尝试探究散文与诗歌的不同。4、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

2、验,陶冶学生的性情。评价任务:1、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2、掌握一些字的音和一些词的意思,3、熟读全文,并能背诵第十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齐背北朝名歌《敕勒歌》,你们知道这首诗歌里写的是什么内容吗?(生答:辽阔的草原),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草原的诗句吗?讨论一下,说出来,(生回答: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生再答: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今天,我们一起随着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走进草原、感受草原。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

3、。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注:鲍吉尔·原野成吉思汗后人,鲍吉尔为蒙古姓,在《元朝秘史》中译为孛儿只斤,原野为汉文名字,蒙古名为“茫莱巴特”)他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2、题解:从标题看,说明作者笔下的草原侧重的是“静默”,而不是喧闹的。3、给下列生字注音前瞻    簇立   

4、 迥然    穹庐    长鬃披散    摩挲明确:正音前瞻(zhān)  簇(cù)立    迥(jiǒng)然    穹(qióng)庐   长鬃(zōng)披散    摩挲(suō)4、解释生词:①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③迥然:形容差得很远。④穹庐:借指天空。⑤摩挲:用手抚摩。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全文中最关键的句子生讨论后回答: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2、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你如何划分呢?思考划一下,并说说理由生说:一部分(1——6)指出草原只可感受。二部分(7

5、——14)写“我”对草原的感受。三部分(15)收束全文,点出喜欢在”静默”中“观望未来”。3、作者的行文思路很清晰,再默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开篇谋局?明确:作者没有直接正面去写草原,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不可看只可感受,引出下文。四、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找出文章描写草原特点和人(包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的句子明确:草原特点:辽远而苍茫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不到与看不尽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可以接触     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对草原感受: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

6、惊慌。     因而困惑。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五、细读课文,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分析1-2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是什么句式(明确:设问句,引起读者的好奇“什么经历呢”,就有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作者接着就告诉我们是什么经历。?(为这种辽远而惊慌。)这一段总括了草原的特点(辽远而苍茫)以及你(外来的旅人)对草原的感受(惊慌)。总起全文。板书:特点:辽远而苍茫  感受:惊慌——(总起)2、分析3-6段

7、(1)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现在请大家默读3——6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板书:对比(2)这一修辞手法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明确:草原的景观(一样的风景)与他处的风景(处处是景,景随步移)相比     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眯着,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与城里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大睁,因而困惑)3、分析7——8段(1)齐读这两段(2)提问:为什么草原具有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学生回答)明确:草原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草原的变化多端(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