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

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

ID:14753969

大小:9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30

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_第1页
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_第2页
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_第3页
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_第4页
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克图至大通段全长约52.055km,途经西宁市大通县、海北州门源县两市两县,根据交通运输部文件交规发〔2013〕369号文交通运输部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的通知,本项目是该规划中普通国道81条联络线中的一条G569曼德拉—大通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为青海省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表中国家普通公路网之一,项目拟按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3m。本

2、工程于2014年8月开工,于2018年8月完工并通车。本工程总体投资估算为43.2亿元。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水环境现状评价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北川河及其支流东峡河、套拉沟、瓜拉河,大通河及其支流巴哈沟、克图沟等。根据《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路线所经北川河支流瓜拉河、大通河及其支流克图沟、巴哈沟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北川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北川河支流东峡河(及其支流套拉沟)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GB3838-2002)中Ⅰ类标准。评价期间对北川河、套拉沟、巴哈沟、大通河和克图沟进行了水质现状监测,根据其监测结果,北川河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套拉沟总磷标准指数为2.0~2.5,超过Ⅰ类标准1~1.5倍,超标率100%,其他指标符合Ⅰ类标准,套拉沟断面总磷超标1~1.5倍其原因为周围牧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所致,其他4个断面各项指标均符合Ⅱ类标准。拟建项目区域除个别河段由于牧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导致总磷超1类标准外,其他河流沟渠水质状况良好。2.2.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本次评价在向化乡流

4、水口和克图小学共设置2处监测点,公路经过乡村区域向化乡流水口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克图小学位于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内,执行一级标准。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向化乡流水口监测点NO2、TSP监测因子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克图小学监测点NO2满足一级标准,TSP超过一级标准,但符合二级标准0.3mg/m3要求,与该测点位于岗青公路边汽车道路扬尘有关,也是本地区高原粉尘较高的特点。1.1.声环境现状评价(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的5个测点和利用的宁缠垭口至克图段的1个监测噪声

5、点结果计6个测点中(5个村庄1所学校),昼间为51.4~54.4dB(A),夜间为35.4~44.4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⑵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结果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距离现有道路中心线不同距离处噪声昼间39.52~52.43dB(A)、夜间噪声30.02~41.92dB(A),符合1类标准,且符合距离岗青公路中心线由近至远的衰减规律,昼间平均值Ld为54.67dB(A),夜间平均值Ln为42.02dB(A),昼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55dB(A),夜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

6、45dB(A)。⑶24小时噪声值监测结果现有公路岗青公路24小时噪声,昼间45.8~59.2dB(A),夜间31.1~49.5dB(A),昼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60dB(A),夜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50dB(A),昼间高峰值出现在16:20,夜间高峰值出现在23:20。1.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评价区自然植被有寒温性落叶针叶林、寒温性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寒常绿灌丛、高寒落叶灌丛、高寒灌木林、高寒草甸、温性草原;人工植被有人工林、农作物、苗圃。评价区主要的自然植被共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0个

7、群系。评价区内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维管束植物2种,为山莨菪、短芒披碱草;国家II级重点保护真菌类1种,为冬虫夏草,根据实际调查情况,以上保护物种分布在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和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其中山莨菪仅在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有分布。在工程施工线路300m范围内未发现这几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分布;评价区分布有青海省重点保护植物6种,分别为掌叶大黄、膜荚黄芪、达乌里秦艽、椭圆叶花锚、抱茎獐牙菜、青海固沙草,在工程施工线路300m范围内未发现这几种青海省重点保护的植物分布。经过实地调查,施工线路上未发现古树和名木。评价区两栖类动物有2目3科5

8、种,其中蟾蜍科2种,为花背蟾蜍和中华蟾蜍;角蟾科1种,为刺胸猫眼蟾、小鲵科1种,为西藏山溪鲵;蛙科1种,为黑斑侧褶蛙。5种两栖类动物均不是重点保护物种。评价区爬行类有1目5科8种,其中鬣蜥科2种,为青海沙蜥、贵德沙蜥;蜥蜴科2种,为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